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这城市车水马龙:去细细品味每个城市的绝妙之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9-1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31
    赞:
    46
    [​IMG]
    好上路 • 这城市车水马龙(下)

    [​IMG] 贝斯诺格林,专栏 【吃•本•道】, 吃饱了,好上路。

    声明:本文主观,或有不妥,接受温柔的指正。本人热爱举报,转载请先私信联系。

    上半部分点这里:好上路 • 这城市车水马龙(上)

    五、罗马

    [​IMG]

    这个城市很特别,大概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这里生长出的灿烂文明,二是因为它的城里还有个国家。

    要详写古罗马文明,几十本书都不一定够。罗马和希腊文明中的的建筑,艺术,宗教,法律以及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通过帝国的版图扩张,影响覆盖几乎整个欧洲,再随着殖民历史,延伸到全世界。凯撒大帝的正史野史,也足够研究好一阵子。

    说起欧洲美食,言必称西班牙和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食物也是早就是名声在外。意大利通心粉,千层面,意式炸点心,托斯卡纳的火腿,墨鱼面,Gelato(意式冰淇淋),刺激味蕾的能力不容小觑。在罗马,吃到美食实在容易,但要成为一个资深吃货,也得花上不少时间。除了为大众熟知的足球之外,体育运动可选择的项目也很多,也不细表。就算你不爱运动,城市里里散落的建筑和古迹实在太多,哪怕就是大街小巷的穿行,也是一件颇费体力的事儿。

    这座城市的标题照片,是圣彼得大教堂前刚刚完成的宗教活动,还没来得及清理场地的一个晚上。作为私货推荐,我想说的是还是偏重于人文,关于天主教,关于梵蒂冈。2009 年罗伯特兰登教授从达芬奇密码的密码中脱身,到梵蒂冈追寻《天使与魔鬼》的线索。在罗马城的四方穿梭中抽丝剥茧,一步一步破解谜题的故事,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剧本表演是好是坏,自有专业人评判,而我却在那些后来亲身探寻过的神庙、街道、教堂和雕塑中,突然对“宗教信仰”这件事产生了些兴趣。

    我一直觉得宗教是个很重要的“存在”,它帮助一个人设立目标或者提供纠偏的底线。当然不是说无神论不好,但是现实是挺残酷的:相对于道德驱使而言,有些行为底线已经下探到了“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当然违法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也很容易。所以不少缺乏道德的事情,每天变着花样在门户网站的头条中反复上演。

    有宗教信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旅行中也与有信仰的朋友同路过,在与她的交谈中,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宗教,打个比方像是行为准则,是根植于生活中,教育之外约束自己的一根准绳。虽然中国人本来也有,但在这个应试教育横行,碎片化阅读流行的时代,好像更偏重于思想教育。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比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些句子能脱口而出的人想必不在少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认同其含义,并用以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

    当然,宗教也不是没有负面。近如刚发生的叙利亚 3 岁小难民事件,和宗教万万脱不了干系。所以比起去探寻历史文化,我更愿意在这里接触一些关于宗教的东西。长住罗马,成体系的认真学习一次天主教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然,或许有人觉得宗教知识在家也能学,我却认为它和学英语是一个道理。有些内容,脱离了环境,就像是闭门造车,出门却合不了辙。没有与人的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那知晓的永远都只是一些皮毛。

    六、 伊斯坦布尔

    [​IMG]

    亚细亚,寓意日出之地;欧罗巴,寓意日落之地。日出日落交汇之间有一座城市,古称君士坦丁堡,如今叫做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文化,关键词是“交汇”。

    博斯普鲁斯海峡隔开的是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但是文明隔不开,这里你能感受到是文化的交汇和互相冲击。因为这里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从这里流入欧洲富贵人家,而西方的香料和药材从这里进入东方。

    但如果你以为这里只是地域交汇,那还不止。这里还有一个交汇,是罗马文明和拜占庭文明的交汇,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的那些事儿,和这里多多少少能贴点边。奥斯曼帝国攻陷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至此衰落,又是值得花上无数笔墨的历史材料。

    但如果你以为这里只有文明的交汇,那又不止。这里还有一个交汇,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交汇。在这里我是第一次学到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源不同流的概念,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变成了清真寺的教堂。你可以在城市的任何角落听到宣礼塔中的吟唱,但是女士在公众场合中戴头巾的要求又不如伊朗那么严格,这就是文化交汇中的一些进步。除了伊斯兰教,土耳其还发现有“伊甸园遗址”,“诺亚方舟残骸”这样的“圣迹”,又看了看新闻,似乎离伊斯坦布尔并不远。说实话,单是这两个标题,也足够吸引我再做探寻。

    商业,战争,宗教,哪个不是人为活动?这座城市的人文内涵,认真钻研起来,大得吓人。

    尽管前不久一些小群体发生了针对中国的抗议游行,但那也仅仅是别有用心的策划而已。在我的旅行所见中,尽管留大胡子的男人们看起来凶神恶煞,但是对中国人都很友好。更不用说大街上年轻的小鲜肉,有着地中海式的漂亮轮廓,多看两眼且无妨。澡堂里搓澡的大叔据说手艺好,可惜我没敢试。去一趟传统的土耳其浴,在肚皮石上躺着看透过星空的穹顶,再用体温略低的大水淋浴,带来的是夏日运动后站在溪流瀑布里的愉悦感。洗完了再点上一杯鲜榨水果汁,补充流失的水份,绝对能够让你欲罢不能。至于土耳其大肉串子,以及输出到全世界的 kebab,不算有太多亮点,做好健胃消食的准备,来一趟饕餮全肉宴的旅行就好。

    我也去过附近如德黑兰和迪拜这样的大城市,但就文化而言,完全不如这座城市那么吸引我想长住。伊斯坦布尔,足够迷人。

    七、 香港

    [​IMG]

    我有个好朋友在这个城市工作。我在间隔年开始的时候先去拜访了她,也体会到了这个城市一些独特的魅力。有典型热带的翠绿山川,也有美轮美奂的蓝海夕阳,有保持着独特人文风貌的离岛,也有十足摩登的维多利亚湾。有叉烧双拼,有港式早茶,有少妇偶像谢霆锋,也有疯癫吹神陈奕迅。这样一个城市,有足够多的理由让人留下。

    这里可能是我见过的中西文化融合最独特的地方。我记得在湾仔往铜锣湾的路上有个卖场,门口一名西装革履的黑人卖力招揽游客,白得发亮的牙齿中蹦出的是一口流利的广东话。

    靓仔,好犀利啊~~~

    不过香港毕竟被英国殖民了这么久,我还是倾向于感受那些东方面孔下的西方思维。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催生了要冲出亚洲看一看的愿望(那时我还并没有去伦敦)。不光是我,就连我妈去了趟香港也感触颇多,看到了好多上了年纪或者身体有残疾的社会服务人员,她说她感觉到那里的公平,或者说是某种角度的人文关怀。

    港片算是香港文化符号之一,比如警匪,僵尸,文艺片。值得单独提出来的,王家卫算一个,连翻拍都能拿 4 项奥斯卡的神片《无间道》也必须算一个。香港乐坛,更是独领风骚好多年,虽然感觉粤语歌已不如往日辉煌,但是近年各种选秀节目里被挖掘出的经典没少惊艳。世界级的巨星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也不少,我也有不少朋友会专程飞去香港,只为见一见偶像从 CD 里跳出,在舞台上闪耀的那短暂的两个小时。当然大片里香港的出镜率也开始越来越高,《黑暗骑士》、《环太平洋》、《变形金刚》。而相比之下,大陆似乎还没有哪个城市如此受好莱坞青睐,香港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具体到吃文化,有两个给我的印象很深的东西。第一是我在索罟湾等船回中环时,在路边的小店吃的一碗云吞面。店面简陋,桌椅都是旧物,只有一台电扇,黑白电视咿咿呀呀放着粤剧。下午两点,生意高峰期已过,老板煮好了我的面,就躺在竹椅子休息,听听戏,这到现在都是我十分羡慕的生活。一份不用出差的工作,有机会和不同的人交流经历和爱好,会累,但没什么太大压力。第二是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大概是问某个城市的哪家港茶最地道,而最高票答案来了个全体否决。是因为港茶独有那种维持不变的精神很难被复制,这样看,还真有些英国气质呢。

    所以有机会的话,不妨去香港住一段时间吧,看看你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在这样的社会里,到底优势在哪,劣势在哪,重新为自己定位。

    八、里约热内卢

    [​IMG]

    2013 年 8 月的诺丁山嘉年华充满躁动鼓点的南美风情,勾起了我想要去里约的意念。而接近一年之后,全世界电视里那美到窒息的夕阳下的基督像,终于让我下定决心,要在间隔年结束之前,去这座“上帝之城”看看。

    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相继来临,让这座城市近年来颇受世界瞩目。这里有阳光,沙滩,椰子,啤酒,以及满眼的肉体横陈,如海岸潮汐一样缓和的城市节奏,充满潮湿和自由的空气,是毋庸置疑的度假圣地。一脉相承的葡萄牙风情,大基督像和通往山顶的旧电车,也让人很容易就想起大西洋对岸的飘满蛋挞香味的里斯本。

    人文气息不强的城市,很难吸引我。但恰好这黑白分明的城市里,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贫民窟。

    可能你看过《速度与激情 5》,也看过《里约大冒险》,电影里着实有不少贫民窟的镜头。但因为举办世界杯的原因,近年来贫民窟里的条件有了改善。一些当地居民开始组织贫民窟里的 Walking Tour(步行团),网络上能也有不少的游记和照片。去之前我做了不少心理建设,希望能有机会去一探究竟。但最后还是打了退堂鼓,就连我的民宿房东都告诫我外出走路一定要避开那个区域,特别是独自旅行,手上还有一套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我只在环罗德里格湖徒步的时候往山腰上看了两眼,但也没瞄出个所以然。但是我猜这个乱到警察不敢进,政府不想管的地方,绝对是里约人文的关键之所在。

    当然,里约也并不是像传说中随处都有持枪抢劫那么可怕。面包山,基督山照样适合短期游览和徒步,教堂、博物馆和街道倒没什么特别,大抵还是与欧洲形似。但巴西人的热情是出了名,桑巴,沙滩足球,冲浪,游泳,自行车,登山,慢跑,以及沿海滩的几公里满布的吃喝小摊,那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住的区域算是富人区沾边,向南几步路到依帕内玛的海滩,向北几步路到罗德里格湖,晚上夜生活相当丰富,酒吧的节奏比起欧洲来是火热得多。要说人与人的之间社交,这里绝对足够你拼上老命去交流。

    假如让我在里约住一段时间,我想要做的是去慢慢接近贫民窟的生活,也许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一个“Humans of Rio Favela”的账号,探寻那些肖像背后的故事,估计也能拉到不少粉丝。用心去体会这些目前还未消失的文化,别到最后又成了一场失落的《游园惊梦》。

    后记:原本想为成都写一篇,却发现自己生活在成都市郊的这些年,越来越觉得自己“只缘身在此山中”,决定放弃。



    微信订阅号:吃本道,大多是专栏原创同步更新,目标是偶尔放些旅途上的见闻。关注请随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