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市场营销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有三处细节我记忆犹新。 一是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是个大过,诸葛亮不杀他,必须得有个理由。原著里说“亮夜观天象,操贼未合身亡。” 故意让给关羽做人情,十分牵强。电视剧里,孔明对刘备说的是,曹操若死,北方空虚,我军势力尚小,大便宜会被孙权占到。(不是原词儿,大概就这意思)。这个分析就颇有些战略高度了,编剧处理得比原著高明。 二是空城计。电视剧里的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前来,开始时彷徨无计,在屋子里急得团团转,忽然扇子啪地无意间砸在琴上,这才急中生智,走上城头。 这两个细节,有效地解决了原著“状诸葛之智而近妖”的问题,让诸葛亮“人”的部分变得鲜活可爱。我认为是超越了原著的。 第三个是司马懿听司马师来报诸葛亮造了木牛流马,一惊,反问:“何谓母牛遛马……” 司马师一脸黑线:“父亲,是木牛流马!” 想必是编剧行文至此,忍不住欠了一下吧…… 顺便说一句。李法曾曾经拍过一版《诸葛亮》,里面关于借东风的解释,是诸葛亮发现泥鳅活动频繁,因此得出东风将起的结论,也算是颇有巧思。 常烨,不正经爱好者。 争取定期更新(没坚持住)。 每集都针对了一个 / 组视点人物,最后都用斜体字写了句自己想表达的话(主要是为了刘禅)。 第六集:九伐中原空劬劳 视点人物:姜维。 大半年没更新了,突然加了一些赞同有些不好意思,今天更新个触动人心的剧情吧。 书中剧情: 时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闻姜维统兵在祁山,乃说皓奏后主曰:“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后主从其言,遣使赍诏,召回姜维。维正在祁山攻打寨栅,忽一日三道诏至,宣维班师。维只得遵命,先令洮阳兵退,次后与张翼徐徐而退。邓艾在寨中,只听得一夜鼓角喧天,不知何意。至平明,人报:“蜀兵尽退,止留空寨。”艾疑有计,不敢追袭。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这次的原创剧情发生在退兵以及退兵后到这一段,姜维的独角戏,设计得真棒。 前面的情节是姜维将邓艾围困在祁山,胜利指日可待,但接到退兵旨意,心有不甘,营外众将士下跪求姜维抗旨出兵立功,军中男儿志令姜维触动不已,正要拔剑出兵,此时又下圣旨…… 张翼:【大将军继武侯遗志,强行难为之事,前后九伐中原,朝野多有非议,今已困邓艾于祁山,胜券在握,倘若就此收兵,武侯遗志,岂不成泡影?】 姜维:【大事已去,岂可强为,身后无主,众夺得祁山九寨,又将何为?传令,擂进军鼓,奏得胜令……暗中……撤兵!】 大家可以隐约看到此时姜维眼角的泪光,到手的胜利化为泡影,不甘心,不甘心。 退兵后,只剩下姜维一人(和老兵),看着昔日的军营变成一片废墟,姜维心里唏嘘不已。上马离去,马儿在原地迟迟未动,老兵以为马儿不听话便鞭打起来,可他不知道,马儿深知主人心意,也舍不得离开战场。 姜维:【慢,非它之过。】 姜维缓缓下马,在马儿耳畔无奈的说了声【走吧】,没上马,而是拉着马离开了军营。 复兴汉室,九伐中原,最后只留下了背影。 这段具体我就不分析了,壮志未酬,看的泪眼婆娑,有心人都懂。 老版三国在诸葛亮死后的男主角就是姜维了,扮演老年姜维的樊志起先生于 2010 年因癌症去世,在我心里,他才是姜维,向樊先生致敬。 马儿啊你别走,我想再看看第一次见到丞相时的那座山……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 82 集。 第五集:神医 视点人物:华佗。 今天更新一个小细节。 书中剧情: 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佗曰:“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贾诩谏曰:“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操叱曰:“此人欲乘机害我,正与吉平无异!”急令追拷。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发生在华佗下狱被拷打后,一病不起,狱卒吴押狱携妻送饭食照顾华佗。发烧中的华佗始终不忘医者本分,自言自语,台词如下: 【大王,要想除病根,就得打开头颅……要命,要命就得治病啊,治病啊……大王,你疑心我要谋害你,我害你?不,没有,我没有啊……疑心也是病,治病,治病……】 神志迷离的华佗反复念叨着治病,治病,让我想起了最近有些泛滥的一句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君侯,别来,无恙?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 60 集。 第四集:曹植失势 视点人物:曹植。 今天讲一下曹丕曹植兄弟夺嫡的故事,编剧将若干情节、诗文穿插糅合,想象力十分丰富,特此分享。 书中剧情: 第三子曹植,字子建,极聪明,举笔成章,操欲立之为后嗣。长子曹丕,恐不得立,乃问计于中大夫贾诩。诩教如此如此。自是但凡操出征,诸子送行,曹植乃称述功德,发言成章;惟曹丕辞父,只是流涕而拜,左右皆感伤。于是操疑植乖巧,诚心不及丕也。丕又使人买嘱近侍,皆言丕之德。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乃问贾诩曰:“孤欲立后嗣,当立谁?”贾诩不答,操问其故,诩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诩对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涉及的故事有点多,我尽量写简练些,见图: 一开始借路人甲乙的旁白侧面介绍了一下曹植:【小弟听人言,若天下之才共有一石,临淄侯可独得八斗,这其余二斗,为天下才子共有啊!】 随后老曹收到了曹植的新诗,大为赞赏:【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旁白摘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可怜的谢灵运,不仅自己的一斗被剥夺了,还从南北朝穿越回了三国时期。不过这句改编一下用在这里烘托曹植倒也合适。 新诗摘自曹植杂诗七首其六,删去了第一句“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以及最后一句“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该诗反映了曹植的志向,用在这里给老曹看很恰当。 杨修与曹植私会,杨修问起曹植若登大位,愿志如何? 曹植答:【我若得其时,当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方不枉为君子】。杨修很高兴,给曹植点了个赞。 曹植的答句很是精彩,非书中所述,源自于历史上曹植《与杨德祖书》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这里有一个区别,就是结尾的「方不枉为君子」和「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乍一看前者的意境被后者虐成渣,但仔细考量这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剧里的曹植是政治能力不高,单纯的文学青年形象,「不枉伪君子」正是这种人物形象的人生抱负,恰到好处。 曹植跟杨修说光点赞没用啊,我政治值太低,得抱你大腿。杨修说怕啥,哥给你画个重点。然后就掏出了这个:【据此应答,料无差错】。曹植大悦,回了一个赞:【知我父王者,莫过于德祖也】。 多么和谐的场景,但!是!编剧一定是个大!黑!子!老!顽!童! 图中杨修的小抄摘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这哪是答教十条,这他妹的是焚书坑儒的冲锋号啊!除了“儿啊,给爹背个课文陶冶一下情操”以外,曹操问多么变态的问题曹植才能答这个啊! 私以为这是编剧临时凑数的小恶搞,反正也没人留意这个,不如玩个票,目测也算整个电视剧的一大彩蛋了,哈哈。 这个情节倒没什么,老曹试探了一下,丁仪和吴质都各自站队,老狐狸贾诩不说话。这里也算交代了一下男配角吧,并塑造了一下贾诩的形象。 然后这里插入了着名的「一合酥」事件。除了时间顺序以外,和书中不一样的是在场分酥的只有曹植、杨修、丁仪三人。别说,仨吃货还挺实诚,都没吃第二口,吃完了还兴致勃勃的吟诗跳舞,其诗云:【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饮酒过三爵,】(对,还剩了个半句,强迫症很难受) 三人玩耍后老曹来了,杨修解释一人一口,老曹表面上点了个赞,等杨、丁二人走后让曹植少与他们来往。 诗摘自曹植《箜篌引 / 野田黄雀行》: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这一段主要利用一合酥的情节介绍了曹植夺嫡集团,并引出了老曹和杨修的不愉快,看着三人的诗配舞,倒也符合人物性格。此段穿插没什么违和感,且有趣。 然后是老曹的考核,这里老曹出了一个问题很有趣:【孤受圣命入宫,带剑着履上殿,而今有人以为去宗庙上殿则应解履,试问孤欲去宗庙上殿应解履,还是着履呀?】 曹丕楞了,曹植抢答:【父王应着履,若解履,则是尊先公而违王命,敬父祖而慢君主,仲尼曰:“虽违众,吾从下”,诚哉斯言也,不知父王以为对否?】 老曹给曹植点了个赞,曹丕表示会努力集赞。 这段情节摘自曹操《春祠令》:令:议者以为祠庙上殿当解履。吾受锡命,带剑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履上殿,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古者亲执祭事,故吾亲纳于袖,终抱而归也。仲尼曰:「虽违众,吾从下。」诚哉斯言也。 结合这几天的回答,发现编剧先生越来越可怕,化辞令为情节,想必是积累很多,值得学习。这段旨在突出杨修小抄的推敲能力,也给后面杨修之死埋下伏笔。 然后发生了曹丕请教贾诩、吴质藏绢的情节,和书中差别不大,不再赘述。然后又是一段原创,张飞、马超犯汉中,曹操命曹洪率兵相救、曹植为监军,叮嘱其不许饮酒,这可是曹植表现的一次好机会,也算是老曹的一个信号吧。然而此时曹丕请曹植饮酒,表示退出夺嫡之意,曹植点赞,醉,睡,不醒。老曹怒,曹丕呈上杨修答教十条,老曹怒甚,问贾诩,贾诩思本初、景升,曹丕获胜。 今天一看才发现书里没这段,一直记成书中剧情了,可见这段效果多好。人物性格很突出,就不多说了。(经 @谢逸之 指正这段剧情改编自《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裴注的部分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魏氏春秋曰:植将行,太子饮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十分感谢) 总结一下,个人认为曹植失势的这段剧情有原创、有混用、有引经据典,编剧凭借其文学功底及脑洞,又攒出了一段好故事,塑造了若干好人物。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我想,曹植的梦话里除了重复那个女人的名字,偶尔也会有上面的一番话吧。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 55 集。 最后,推荐阅读 @马伯庸先生的「《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一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段故事,也是我写这一集的部分灵感来源,非常有趣。 第三集:凤雏断案 视点人物:庞统。 昨天本来想写孙策献玉玺的,后来发现和原着区别不是很大,没写下去,耽误了一次,十分抱歉。今天看到庞统任耒阳县令这一情节,编剧脑洞大开,十分有趣,特此分享。 书中剧情: 张飞领了言语,与孙干前至耒阳县。军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独不见县令。飞问曰:“县令何在?”同僚覆曰:“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张飞大怒,欲擒之。孙干曰:“庞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飞乃入县,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飞怒曰:“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统笑曰:“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飞曰:“汝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统曰:“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这次分两部分说,先是张飞上门后庞统的一段自我介绍: 张飞:【你就是庞……庞什么?】(又黑三爷) 庞统:【庞统】(这里留一行是因为下面一段非常精彩) 庞统:【庞者,广大也,古诗云:“推贤让能,湛恩庞洪!”统者,总领也,《周书》有云:“何言乎王道?大一统也!”又云:“兴国安邦,统百官,均四海,封疆定土,何其广大也”】 张飞:【住口!】 引用这几句做庞统的自我介绍真是神来之笔,然而可怕的是,这几句是编剧攒的。 下面是我搜索到的一些来源: 《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汉书·司马相如传》:「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庞洪,易丰也;宪度着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我觉得,引的不可怕,攒的才可怕,在此必须要膜拜编剧的文学功底,能把源于三本史着的句子揉成一段毫无违和感的自我介绍,着实可怕,目测是在炫技,不过周书的出现可能也是编剧不严谨的一面,或者是我搜索不全面,如有错误请指正。 下面是庞统断案: 就不上台词了,简要介绍一下: 农妇儿子背羊皮口袋贩盐而归,恶绅李六硬说羊皮口袋是他家之物,并将农妇儿子殴打致残。双方争执不下,庞统下令将口袋一分为二,一人拿一片。双方均不服,庞统便令双方舔舔自己一分为二后的口袋边缝,谎称是为了再将口袋粘合。舔后庞统问双方可有滋味,老妇说咸,恶绅不语,庞统令衙役再舔,确实是咸。依据老妇说口袋用于贩盐,判断恶绅撒谎,破案。 有种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即视感……个人以为这个案子设计还是不够巧妙,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也许人民群众对这种抖机灵的破案方式还是喜闻乐见的。 【恶绅李六,强夺孙氏皮袋,私设刑堂,使良民致残,老妇含冤,此案证据确凿不容抵赖,现判李六赔偿孙氏新皮口袋一条,罚银一千供孙氏之子养伤糊口,李六触犯律条,按律拘役半年。】 这段是庞统的判决,剧里完全是不停顿的把上面一段说出来边说边写,坦言之看的时候我有些燃了,智慧加正义就是了不起。 总结一下这段原创剧情,看的时候我在想,对,这就是庞统,这才是庞统。这不是诸葛亮式的完美高大、没有缺陷的智者,这是活生生的性格鲜明的仿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所以这段原创剧情我认为人物塑造优秀,案情设计有些不当。 兴国安邦,统百官,均四海,封疆定土,何其广大也! 不知历史上的庞统先生看到这句话会有多高兴。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 46 集。 第二集:友(dou)爱(bi)三兄弟 视点人物:桃园三兄弟。 回顾剧集的时候猛然发现很有意思的一段原创,描写刘关张三兄弟的友爱片段,特此分享,感谢 @克洛洛 的指正,这次尽量简练些。 首先回顾一下书里的剧情: 吕布分军四面围定。玄德唤张飞责之曰:“都是你夺他马匹,惹起事端!如今马匹在何处?”飞曰:“都寄在各寺院内。”玄德随令人出城,至吕布营中,说情愿送还马匹,两相罢兵。布欲从之。陈宫曰:“今不杀刘备,久后必为所害。”布听之,不从所请,攻城愈急。玄德与糜竺、孙干商议。孙干曰:“曹操所恨者,吕布也。不若弃城走许都,投奔曹操,借军破布,此为上策。”玄德曰:“谁可当先破围而出?”飞曰:“小弟情愿死战!”玄德令飞在前,云长在后;自居于中,保护老小。当夜三更,乘着月明,出北门而走。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好了,故事就从「玄德与糜竺、孙干商议」开始(其实没有糜竺),请看图: 图一:三兄弟被吕布包围,心情烦躁。 图二:孙干:【主公】 备哥:【怎么样?】 孙干:【马匹已全部如数退还,但那吕布……】 图三:三爷:【呸!三姓家奴!】(其实都怪你,你还发脾气,好押韵) 图四:看看这犀利的眼神!这才是历史上的备哥!此时心理活动一定是:「还说别人是 三姓家奴, 咱也不比人家少啊!」 图一:二爷:【大哥,吕布如此攻打,小沛实难久守。】 孙干:【曹操最恨的乃是吕布,既然明公情愿送回马匹,吕布仍然不肯罢兵,我看不若弃小 沛,走许都,投奔曹操,借来兵马,再破吕布不迟。】 图二:三爷:【为何要去投奔曹操,大哥,俺老张可不怕他吕布!】 图三:备哥:(紧接着上面一句不停顿)【住口!(停顿)你呀,尽惹事生非。】短短九个字就实 现了从《恨你恨到骨头里》到《爱的代价》,啧啧,备哥真乃吾主也。 图四:三爷:【大哥,你……】李靖飞才是颜艺帝!看看上下两张图巨大的差异,我敢说我能用这 集给三爷做个表情包出来。 图一:委屈的三爷抱着大缸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图二:二爷:【三弟,不可再饮!】这霸气,这姿势,用给游戏三国志 11 里二爷的暴击图稳稳的。 图三:三爷:【二哥,你也来说三弟我吗?】此表情为「受气小媳妇」。 图四:二爷的羞愧,这张倒没什么,在这放这一张是因为前!方!高!能! 三爷:【三弟喝的不是酒,是水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不起我没忍住笑点怪怪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情不自禁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然后剧里面接了段悲伤二胡曲,更怪了……(在此声明,此处毫无对原剧的嘲讽,只是因为我笑点怪,不知道有没有志同道合的笑友) 图一:三爷:【一会儿投吕布,一会儿投曹操,你们能忍,三弟我不愿忍啦!】说着就把水泼满全身。 图二:备哥:【谁可率先破围?】备哥一点没接三爷茬,突然这么一句有些出戏,抑或说这才是真·备哥? 图三:三爷:【祸是我惹的,小弟情愿死战突围!】 图四:备哥:【贤弟,兄长知你为人刚直,最看不惯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兄何尝不是如此,但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逆境也当屈身守份,以待天时,不可与命抗争也】我搜了一下,好像这句是编剧原创吧?如不是请指正。私以为这段话不比「操安能以血补天哉」这段差(请见 @杨惟实 对本题的答案)。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皇叔,刻画的真好。PS:图四左边三人的盔甲并列摆放着,不知为什么看得有些心酸。 剩下就是遵命,突围,见曹公,就不赘述了。 然后就是分析了,说说自己的见解。 1. 这段尤以李靖飞先生突出,观众看着应该也带劲。 2. 人物塑造方面把三爷琢磨透了,该有的性格都有了,包括喝的是水那句。二爷戏少,但确实是二爷的样子。至于备哥,个人认为不偏演义小泪人,偏三国志枭雄的样子了,台词也妙,可能是编剧的私货??? 3. 最后个人觉得这段戏好像同人啊,但看完感觉真好,觉得这就是书里没写,写了也会和这样差不多,总之觉得挺好的。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自从小时候初次看到这段起,桃园粉终生。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 11 集。 第一集:司马昭之死 视点人物:刘禅。 刘公嗣归降西晋 安乐公笑杀司马 (参照《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名) 【剧中台词:姜维,钟会,邓艾已亡,西川平定,刘禅被解送洛阳,封安乐公,他亲自赴司马昭府拜谢】。 男一号也就是本案的凶手——安乐公刘禅,看着跳舞的姑娘们,安乐公卸下了心防,笑的有些醉了。 男二号司马昭(右)及男三号司马炎(气场差距真大),此时身为人生赢家的小昭冒起了小坏水,向手下做了个眼色,事实证明,不作死就不会死。 【剧中台词:跳蜀舞】。在诚心诚意投降的蜀汉小伙伴面前跳蜀舞,这岂止是羞辱,简直就是羞辱!多么不要脸啊朋友们!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安乐公的愤怒槽开始逐渐回升,起了杀意。(PS:目测是大白天,屋里柱子的影子方向是交叉的,不知算不算穿帮,抑或说安乐公的杀意强行扭转了影子,可怕) 这段情节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看着蜀舞,陪坐的前任蜀汉大臣们纷纷哭成了小泪人,坏水泛滥的小昭不禁发问【安乐公,颇思蜀否?】。第一遍安乐公没有回应,我们可以理解为心思熟虑的他在酝酿杀人计划,抑或说内心仁德的他还想再给小昭一个机会。总之小昭没有珍惜活路,又问了第二遍【安乐公,颇思蜀否?】。好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此间乐,不思蜀也】。看看安乐公这表情,这就叫胸有成竹,这就叫“愚蠢的渣渣沈醉在本王的陷阱中吧一会你就挂了”的自信。右一为帮凶郤正。(正经的 PS:演义原着里这个回合只问了一遍,目测这个小改编是为了突出后主目不转睛看蜀舞,即昏庸) 小昭完全陷进去了,直接竖起了死亡 flag:【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孔明在世,亦不能辅助长久,何况姜维?!】敢嘲讽我大诸葛丞相,上方谷的时候你怎么不嘴炮了,你不死谁死。(正经的 PS:演义原着里这段话是在颇思蜀否的问答之前的,目测这个小改编是为了和下面承接,调换了顺序) 帮凶郤正一听 flag 都有了,那斗哥咱开干吧。【陛下,为何回答不思蜀?彼若再问,可哭泣答话,先人坟墓,远在西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正经的 PS:演义原着里这段话是后主起身更衣时郤正跟至厢下说的,这里直接在酒席上说了,目测这个小改编是为了节省时间) 然而!剧里安乐公和郤正之间的对话表现的很明显动作很大,引起了小昭的注意,我们可以猜想此时安乐公已经下了杀心,特意表现的很浮夸,从而开启下面关键的剧情。 【安乐公,请】【请】【颇思蜀否?】【先人坟墓,远在西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安乐公边说边难过啊,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等到思念成海,于是就“欲哭无泪,遂闭其目”。当然了,表面上这样,心里的潜台词一定是“渣渣,你的人生还剩两句话”。 【此语怎如郤正所教相似?】【是是是……正是他所教】【憨态可憎,却也诚实,我无忧矣】然后小昭父子就开始大笑了,殊不知,最强之人已在对面,遗言说好了,再见了小昭。(PS:这张截图里的司马炎隐约有些像何润东的吕布呀,啊啊啊我都说了些什么)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笑着笑着小昭就开始抽抽了,如果我猜得没错,这就是 蜀汉秘术·逗遁·含笑九泉 吧! 当然了堂堂晋公也不能太弱,临死前还是抖擞精神指定了接班人。(这不就是何润东吗!) 好了总结一下,其实这个故事主要是将乐不思蜀和司马昭之死两个情节合并在了一个场景里,勉强也算得上原创情节的范畴吧。剧集共 84 集,将诸葛亮死后的内容浓缩在了最后的 8 集中(77-84),所以节奏上会稍有增快,因此做这样处理我认为也是情理之中的,可以理解。 对于剧情来说这种戏剧性的场景可能还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颇有种“后主为蜀汉出了口恶气”的复仇爽快感。但是司马炎的夺嗣竞争者司马攸并未出现,所以手指司马炎的这个情节对于熟知原着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突兀,不过也无伤大雅,可以忽略。再加上一些对细节的小改编(见正经的 PS),我认为这个可勉强视为原创剧情的剧情还是挺成功的。 爹呀,我名字第二个字念 shan 还是 chan 啊?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电视剧第 84 集。 第一次在知乎答题,如有错误或冒犯请大家谅解。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