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再也不告诉你们了,反正我说什么都可能被批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9-1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36
    赞:
    46
    是什么导致了人们认为在家庭中自我暴露会导致风险?成年后如何卸下这类防卫?

    [​IMG] 曾旻,研究创伤心理学,自选集:http://t.cn/RL8AP6j

    人的沟通粗略划分为三种,谈事实、谈看法和谈感受。这三种沟通在沟通深度上是层层递进、逐渐有更多的自我卷入。

    当我们谈事实的时候,我们大体上是没有风险的,因为说的都是一些自身之外的客观事物,它们不直接涉及我的情绪情感,也就不涉及我的需求和价值观,就像我们的身外之物,我们的车房钱一样,它们能为我所用,但它们无法代表自我。例如,A 告诉 B:别看今天天气这么好,天气预报说明天就会急剧降温。

    谈看法的沟通会有少量的自我暴露,但是风险并不大,因为看法由我们发出,看法的独到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水平,但平庸的看法也一般不损害人的自尊。这就像我们的外衣一样,装饰着我们,体现我们的品味和个性。例如,A 跟 B 分析:我认为学心理学的都是疯子,这在中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 Blabla……

    谈感受则是完全的自我暴露,它往往包含我们经历的一个事件,以及这个事件带给我们的感受(当然也会有直接抛出的感受)。这无论是对谁暴露,都会有极大的风险,因为人的情感背后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的需求和价值。当一个人感到「因昨天有一句话伤害了对方而感到很内疚」时,这个内疚的背后往往代表着这个人对对方以及和对方关系的看重,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对方原谅的需求。因此,感受就像我们的内裤一样,是我们贴身的保护伞,它保护着我们的自尊和价值感。向一个人暴露我们自己的感受,就像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内裤,没有完全的信任和安全感是无法做到的。谈感受的例子,A 向 B 倾诉:我男朋友昨天陪我逛街的时候我跟他说租房子的事情,可是他好像特别心不在焉,对我爱答不理的,我觉得很不爽。

    在家庭里,这三层的沟通刚开始都是存在的。

    很小的时候,小孩子会直接跟父母谈感受:「妈妈,我喜欢那个玩具。」

    但是通常父母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论妈妈是否愿意给孩子买这个玩具,都不能意识到孩子对这个玩具的「喜欢」和「喜欢」这个情感背后的需求——「想要」,以及孩子的价值——「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缺乏共情的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了,怎么还要!」,并且不懂得培养孩子共情他人的能力,所以他们不会说:「宝宝,你看我这个月给你买了三件玩具,一共花了我 150 块钱,妈妈挣的钱也是有限的,你明白吗。」

    有时候,孩子还会直接跟父母谈负面的感受:「妈妈,我感冒了头好疼,呜~」,妈妈:「男子汉,坚强点,哭什么。忍一忍就好了,我带你去看医生。」

    每次小孩子表达「我喜欢」得到父母的「拒绝」时,情绪表达的安全感就扣一分。每次孩子表达「我难过」得到父母的「否定」时,情绪表达的安全感又扣一分。久而久之,情绪表达的安全感就负分滚粗了。

    到了中学时期,青少年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会渐渐退而求其次,跟父母谈看法:「妈,我觉得现在中国所谓的民主集中制只有集中缺少民主」。面对看法,家长的反应常常是回避,因为他们这时候更关心孩子的学业和成绩:「别天天看闲书,胡思乱想,好好专心学习」。有些成人间依恋关系功能不良的父母甚至会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依恋,从而体现出对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愿望的强烈反感和控制。「妈,我觉得小 B 这个朋友不错,他那次 XXXX」,「你一个小孩子懂个屁,他成绩那么差,跟你接近是有目的的,你要多和 C 那帮朋友玩,你看 C 就不会像 B 一样让你晚上十点钟还出去鬼混吧」。

    当一次次青少年表达「我认为」得到父母的「回避」和「否认」时,看法表达的安全感就扣一分。久而久之,看法表达的安全感就负分滚粗了。

    到了大学时期,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对自我的选择有了更多自主,进而求其次,跟父母只谈事实了:「妈,你看到新闻了没,习大大来我们北师大了。」「妈,我买了 1 月 30 号的火车票,等我回来啊。」「妈,我昨天感冒了,北师大的校医院开药居然是免费的。」

    「是嘛,那你有去接待习大大吗?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把握啊!」「怎么回来这么晚,叫你定 25 号的!」「怎么又感冒了,你咋不知道照顾好自己呢,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 XXXX」

    每一次,青年向父母表达「我得知」「我经历了 XX」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命令时(也包含父母的担忧等负面情绪),事实表达的安全感就扣一分。久而久之,事实表达的安全感就负分滚粗了。

    工作之后,成年期的青年人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了一年,辛苦劳累。过年回到家里,只剩下了打招呼:「妈,我回来了。」「好,一切都好,你们呢?」「妈,我走了,还要去老婆家拜年呢。」

    所以,人们认为在家庭中自我暴露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是因为,我们都是有被伤害经验的,和不被共情理解的家庭环境。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可以终止这样的循环,因为作为一个成人,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共情能力。当每年回到家里,不仅仅和家人打声招呼,试着去问问父母这一年的「事实」「看法」和「感受」,并且从他们的视角完全相信这些「事实」,理解这些「看法」,接纳这些「感受」。当父母体会到你的真诚和共情之后,他们或许会转变,也或许不会。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幸福感会有所提升。

    你也可以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家庭,让你和你的孩子之间良性互动。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