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故宫塑料茶室、三里屯优衣库,都是他造的 菠萝斑马,公众号homeupgrade 最近北京故宫对面有个茶室有点火。 这个茶室第一眼看上去最大的特点是:怎么看怎么不像个茶室。 更像个冰雕。 茶室的设计者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他在北京设计的另一个房子你肯定听说过,就是三里屯优衣库。 虽然三里屯优衣库这几个字现在都快被屏蔽了,但建筑本身可是公认的商业综合体标杆之作。 隈研吾的设计让优衣库成了三里屯的标志建筑。 说起来包括隈研吾在内的日本建筑师们都有一个癖好,就是造小房子。 几乎每个日本知名建筑师,都有小房子的成名作,光会搞大楼的都不太好意思在道上混。 小房子里的极致那就要算是茶室了,尤其在日本,茶室绝对是用来刷三观的空间。 日本人喝茶有多复杂?喝之前要先洗手就不说了,关键是得从一个特别低的小门洞钻进茶室,坐一排,等茶师从清灰开始,点炭,煮水,水沸了再点茶,打茶沫,最后用一只碗捧到你面前。 这么一套程序下来,当然要跪着把这碗茶喝下去。 要……爬着进茶室。 关于茶室,隈研吾有个很精辟的见解:茶屋是悬浮于“上天”和“下地”之间的生活。 如何在家实现一处逃离现实的飞来之地,欢迎参观斑马姐另一篇急救贴:飘窗那么多脑洞大开的用法,光晒被子就浪费了。 隈研吾在造小茶室时,本来比较爱用竹子、木头、茅草、纸这些自然材料。所以一般他搞出来的房子都自带变色龙被动技能,分分钟和背景融为一体。 为此隈研吾还专门出了本书,给这种自然造法起了个艺名叫“负建筑”,要这么算的话,中国城市里大多数房子基本都是正无穷建筑。 譬如他在长城脚下造的“竹屋”,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这个茶室原来是个四合院,主人大概也想来个负建筑,就请了隈研吾操刀。 结果茶室出来后大家都吓坏了,画风和竹屋完全是两个路子。 路过群众纷纷表示眼前一花。 各种老北京小吃大树丫子水泥墩子当中突然来了一座冰雕是怎么回事?! 这要先说隈研吾的一项绝技:哪怕他再不喜欢某一种材料,只要拉到了活,他就能用脑洞来解决。 比如石头这种造起来密不透光,也不透风的材料,他本来特别讨厌。但他有一次居然接了个建造石头美术馆的活,还硬是把石头墙弄成百叶墙做了出来。 脑洞大开的凿壁借光。 这次也是,四合院就在街边,周围都是砖混建筑,那肯定得用砖啊,还不能用一般的砖,毕竟隈研吾要造的是茶室而不是棋牌室。 隈研吾这回想到的主意是——直接用塑料砖。 他用空心白色塑料砖像搭乐高那样搭起房子的主体,顶部造型也很像中国老房子。 光透过墙壁照进来时特别古典。 这种只用一种材料盖房子的办法他在别的地方也用过。比如他曾经疯狂地使用 6000 个桧木棍,搭建出了日本的一个口腔科学博物馆。 其实我想问口腔科学博物馆是什么鬼…… 总之隈研吾这座假装是冰雕的塑料茶室,从外表看画风那是十分突兀,群众们看着都起了向城管举报的心。 但一踏进去才知道,这货绝对对得起“故宫”、“茶室”这两个关键词,别的不说,就那些挂画、地毯、花瓶和茶桌,和谐得都像是对面宫里直接搬进来的。 就像你突然发现开着雪铁龙的 Uber 司机原来姓爱新觉罗啊。 茶室内部窗口就能看到故宫。 总之只要进了这个茶室,谁在这盘腿一坐都会有指点江山即视感,森森地觉得自己要负起点什么党国大任来。 不上亿的项目也不太好意思在这里开口。 茶室的露台视野更棒。 做装饰的坛罐也是收藏级。 这可能是隈研吾做的茶室里,最不像传统茶室的一间。 日本传统茶室,层高很矮,入口很小,门口有踏脚石,屋外有小庭院,这间故宫茶室反正是绝对不沾边。 他在中国设计的另外几间茶室,倒十分具日本气质。 比如这个长城脚下竹屋里的茶室,因为《志明与春娇》在此取景而大红。 隈研吾是用光大师,最爱自然光线,最爱影影绰绰。 这是他在上海的一个展览上临时搭出的茶室,漂亮极了,茶室主体像一只悬浮的水母。 总觉得白帘里应该坐个什么天山童姥级别的人。 他给淮海路“上下”设计的内部空间也很有意思。 像是被蚕蛹包裹着一戳即破其实挺有硬度的内壁。 隈研吾的这个茶室,就在紫禁城东大门的对面,下次路过时可以去看一样。 【斑马姐说】如何在家打造隈研吾故宫茶室? 1、买三个 39 块钱的拉克边桌,然后排成一排 2、再来六个草编蒲团排成两排 3(optional)、去找一张故宫的照片打出来贴在墙上,大概像这样: 上亿的项目谈不了,可以谈谈这个月房贷还了没有嘛。 家居难题一贴终结。欢迎关注微信 homeupgrade ——————————————— 发自知乎专栏「菠萝斑马的家居茶水间&急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