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 万像素的微单对一片树叶拍照,放大后能看到植物细胞吗? 知乎用户,会认不栽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知乎日报已获授权) 蛮好的问题,可以帮大家建立以下对于细胞大小的直观概念。 植物细胞的尺度,一般是多大呢? 其实题主也提到了「一到一百微米」,我这里做一下修正。 Cell (biology) 这里列出来,作为真核生物的一员,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 10μm 至 100μm。 16M 像素的照片,3:2 的比例,大约是 5K×3.3K 的分辨率;74mm 长的叶片,占据的大约是 4K 像素点的边长。这样换算,1 个像素点,大概是 18μm 左右。 也就是说,1 个像素点,差不多就是 1 个细胞的直径。较大的细胞,其直径也不过是几个像素点。 另外需要提的是,照片在放大时,并不会增加像素点的密度,而只会降低照片的 dpi。 也就是说,第二张图片当中,每个像素对应的长度,依然是 18μm。 这样的分辨率,完全不足以将细胞清晰地呈现出来。 因为樟树的叶片(显然这是樟 Cinnamomum camphora 的叶子),其厚度绝对不止几层细胞,你看到的未经切片的透视图,一定是好几层细胞重叠后的图像,重叠之后,细胞的边界彼此叠加,更加不清晰,没办法在区区几个像素的范围内呈现出来。 口说无凭,放几张照片: 这是黄金榕叶片的横切,黄金榕的叶片比较厚,有一点点肉质,大概是不到 0.5 毫米的厚度,透光性也差;这里是借用来说明,一片叶子,到底层叠了多少细胞。 叶的表皮细胞,透光性都很好;表皮下方密密麻麻排列的,是栅栏组织,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部分的主力;下面比较疏松的是海绵组织,是暗反应的主力。 想象一下,由于大部分细胞在垂直于叶片的平面这个方向,细胞边界的重叠性相当差(也正是重叠性差才能尽可能利用全部光能),因此叶片的透视,实际上是很多次细胞重叠交织的投影,完全无法看清细胞的边界。 这也是为什么细胞没有那么早被发现的原因——即使透镜放大的倍数足够,观察的材料也必须要足够薄,才有机会透光,并且借此看清楚一层或者少数几层细胞的边界。 樟树的叶片虽然比黄金榕要薄,但也薄得有限,同样是层叠了十来层的细胞。能够在强光下透光就不错了,想借此看清细胞边界,难度还是大了点。 另附几张照片,同样是叶片(压干的)透光,这是在实体显微镜下的观察,原照片分辨率 4K×3K: 金腰属的某种植物 Chrysosplenium sp,这个属生于阴湿的地方,叶片薄,含水量大,叶肉细胞体积也比较大,叶脉也比较简单。 叶片的大小,长度大约 2cm,宽度不到 2cm。 按照原分辨率截取 1200×900 的部分,是这个结果(请点开「查看原图」): 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也没法看清细胞,因为毕竟还是多层细胞重叠的透射图。图片中最小的格子大概接近细胞的大小,并且是较大细胞(接近 100μm 直径)的大小。 比较厚的叶片,实体显微镜下又是什么样子呢? 举几个例子,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 (比樟树叶子稍后,但很接近): 主脉(就是最粗的那根黑线)到叶边缘的距离大概是 15mm。 原分辨率截取 1200×900 截图如下: 最细的叶脉间距大概在零点几个毫米(几百 μm 的数量级),想一下把这再等分至少十份,图中那些最小的格子,差不多就是细胞的大小。 再举柠檬清风藤 Sabia limoniacea(叶片厚度同样与樟树接近)的例子: 这片叶的宽度为 65mm,差不多覆盖了整个图片的长轴。每个像素点大约对应 16μm,与题主给的照片在呈现细胞的效果上比较接近。 原分辨率截取 1200×900 截图如下: 最细的叶脉围成的格子,并不是单个细胞;那些隐隐约约的小点点,才是呈现得稍微清晰的细胞边界。 结论:题主看到的不是细胞轮廓;并且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相机的分辨率不够(其实还是不够,不过已经接近可以看到细胞轮廓了),而是光线太弱,无法透过叶片,呈现细胞边界。 那么题主看到的小格子是什么呢? 其实是最细微叶脉(接近单细胞的粗细)包围结构,也叫做脉间区: 说起来,根据题主的照片,樟树叶应该是一种拥有五级脉的叶子;前面给的例子里面,柠檬清风藤也算有五级脉,另外两种叶脉比较简单,金腰属的最多算三级脉,大叶黄杨也不过是四级脉。(简单点说,一级脉是主脉,二级脉是侧脉,三级脉是侧脉的再分枝,差不多可以以此类推) 对了这本书是《叶结构手册》。 这片叶子,也就是出现在上文的,那片柠檬清风藤的叶子。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