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聪明人连情绪都更稳定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0-2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IMG] 冯慎行,略懂情绪,「情不自禁」t.cn/RLyoZgs。

    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简化成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更准确的说,认知是否在情绪生成和调节中产生作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非常清晰了,答案是不知道

    情绪的认知 - 评价模型是认知心理学喜闻乐见的理论,在这个模型中情绪的生成和调节需要认知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就可以将情绪纳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这个模型的核心是评价,也就是对环境进行评价,对生理信息进行修正。这决定了,信息处理的效率越高,情绪生成越准确,对生理信息和环境的双重调节越有效。如果存在这样一个进程,确实需要前额皮层的加工。当然,这里的信息处理效率更多的指向环境信息,而不是文本信息,和现有的对智力的定义和智力测验的侧重是有所出入的。显然不能说,数学能力很强的人,环境信息处理能力很强;但是可以说,战场经验丰富的人,或者更好的销售人员,环境信息处理能力很强。我们不能确认这样的人是不是智商高的人,不过在有些时候,我们还是愿意称他们为聪明人。这些人的前额皮层的信息加工能力肯定不会明显高于一般人,至少不会长时间活动水平高于一般人,在前额皮层之外,杏仁核、前扣带回等脑区事实上也是常见的解释。不过不会有人把杏仁核、扣带回这样的脑区和智商高联系在一起吧。所以认知 - 评价模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智商高,部分意味着情绪稳定、有效、调节能力强

    更重要的是,认知 - 评价模型不是解释情绪生成的唯一模型,甚至也很难说是最主流的模型。其他的模型对于认知的态度显然就没有这么友好了。

    基本情绪模型认为情绪是“杏仁核 - 恐惧”这种直接的联结生成的,现在流行的微反应就是这种理论的应用实践,显然在刺激 - 反应倾向出现之后,没有什么可以调节情绪。这个模型不需要前额皮层的参与,也不需要认知的介入,不需要信息处理的能力,也显然将智商和情绪分离开,认知(智力)是认知(智力),情绪是情绪。基本情绪模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智商高和情绪完全无关

    社会建构模型认为情绪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没有独立的脑回路的。这个模型将个人的认知能力完全抛弃,由于这个理论的支持者都是激进的建构主义者,认知同样是建构出来的,智商既不稳定,也不能通过高低来形容。显然,社会建构模型:既不承认智商的高低,也不承认情绪和认知的独立存在

    心理建构模型相对复杂一些,在研究情绪的时候既强调生理状态的作用,又强调脑功能的作用,既强调当下对环境的处理,又强调对经验的再体验。然而,这种模型在近年的研究中持有的是认知情绪一体化的倾向,对于情绪的解释也倾向于全身、全脑激活,而研究的重点更多的集中在情感层面。而这个层面的研究,也倾向于情感对注意和认知的影响。所以如果一定需要心理建构模型得出一个结论,那可能是:情感稳定性好的个体信息处理能力更好。虽然相关关系没变化,但是因果相反

    总的来说,很难确定智商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有关系还是没关系,谁影响谁,而且也不能排除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的中介作用。至于是聪明人还是傻子更容易有相对更稳定、有效、更容易进行调节的情绪,因人而异。在排除社会建构模型,其他模型都认为,情绪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有能力看懂这个回答的人群的个体中都稳定了,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有更稳定、更有效的情绪,不要抱怨自己太聪明,也不要寄希望于自己变聪明。情绪问题仅仅是情绪问题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