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莱坞 A 级制作科幻片的比例高得出奇? 张小北,电影爱好者 对于 2012 年的好莱坞来说,A 级制作对应的差不多是 1 亿美元以上制作成本的电影(现在好莱坞的 A 级制作成本应该飙升到 2 亿美元以上了)。这个成本的电影,科幻片的比例确实比较高——但正如 @陈楸帆 所言,不是为什么要花大钱去拍科幻片,而是要拍科幻片就不得不花大钱。 说到科幻片,我们首先要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来的那一夜》、《机械姬》等特例排除掉。这些电影是有一定的「科幻元素」,但显然它们的主类型并不是「科幻」,它们更接近「悬疑」、「推理」、「惊悚」等类型,或者说是某种主打「思辩」主题的剧情电影。 我们下面所讨论的「科幻电影」,是以《星球大战》、《太空漫游 2001》、《终结者》、《异形》、《银翼杀手》、《阿凡达》、《安德的游戏》、《地心引力》等科幻电影,它们具有强烈的、震撼的、前所未见的视觉效果,并且有完整的世界观,同时剧情发展强烈依赖科幻设定,并具有鲜明的科幻主题。这种类型的科幻电影,因为要在银幕上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以视觉方式呈现,所以必然会在美术和视觉特效环节耗费大量金钱。 同时,上面列举的那些科幻电影,基本都是各个时代的电影科技先锋。简单地说,很多电影特效技术甚至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而被开发出来的,然后它们才被其他电影所采用,并最后形成了某个时代的技术潮流。 卢卡斯为了拍摄《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而开发的那些技术,最后积累成了 ILM(工业光魔),迄今都是电影特效领域的领军人物。 库布里克为了拍摄《太空漫游 2001》更是使用了大量当时的先进技术,除了那些完全忠实科技设定的飞船模型,还有很多超越时代的科技设定(宇航员使用的平板电脑基本就是 iPad 的原型)。 据说是他不想让 NASA 破坏他的电影给观众营造的幻觉,所以他当时是在和 NASA 争分夺秒,因为他必须要在 NASA 把人送上月球之前就拍完这部电影。 雷德利斯科特爵士拍摄《异形》,以及卡神拍摄《异形 2》,都开创了当年电影美学和技术的潮流。卡神为拍摄《异形 2》所制作的异形皇后,迄今都保持着影史规模最大的人工操控模型纪录。 以上是 CGI 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所拍摄的科幻巨制,但是即使放到现在来看,它们的视觉效果都是惊人的。这些令所有观众惊叹的视觉效果,制作成本都肯定远超一般剧情片。能与之匹敌的类型只有古装史诗片了,它们在影像的两个极端,却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昂的制作成本。因为它们都需要在银幕上搭建一个要么已经逝去要么还不存在的世界,并用逼真且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信以为真。 很显然,制作成本这么高昂的电影,就必然是当年的 A 级制作,否则无法支持电影人完成这么伟大的创举——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并让观众信以为真。 第一部《星球大战》的制作成本应该是 800 多万美元(具体数字我得查一下,可能后来还超支了一些),在 1977 年前后,这笔钱是不小的制作成本。《太空漫游 2001》的制作成本是在 1500 万美元左右,在当年算是天价了。两部《异形》的制作成本应该都是 1000 万美元以上,在当年都是相当昂贵的制作。这些钱主要都花在美术和特效上了,特别是《星球大战》,它所使用的技术在拍摄时都还没被发明出来,卢卡斯不得不为此组建了一个特效团队并专门研发了很多特效技术。 科幻电影的这些特质,延续到了后来所有堪称「伟大」的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无论是《阿凡达》还是《地心引力》,它们都为了完成那些无与伦比的视觉奇观,而专门开发了特别的拍摄技术以及相应的配套特效。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所以,为什么好莱坞 A 级制作科幻片的比例高得出奇?因为想拍出那个级别的科幻电影,就得花那么多钱。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