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确有其事,但用到背单词上就不太科学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0-2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用艾宾浩斯曲线记忆周期来背单词是否有理论依据?


    在网上(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4905/)看到的说法,大致是说背单词的时候,在这几个点记忆效果最好:


    一、 复习点的确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

    1. 第一个记忆周期:5 分钟

    2. 第二个记忆周期:30 分钟

    3. 第三个记忆周期:12 小时

    4. 第四个记忆周期:1 天

    5. 第五个记忆周期:2 天

    6. 第六个记忆周期:4 天

    7. 第七个记忆周期:7 天

    8. 第八个记忆周期:15 天

    不过艾宾浩斯曲线本身是推不出这个周期来的啊!

    [​IMG] Filestorm,Artific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首先,龙文(美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那段, 很明显是公司自己写的。不做评论……本帖重点讨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和长时程记忆的形成过程。

    从心理物理学 (psychophysics) 角度来看,艾宾浩斯曲线本身是无可非议的科学实验结果。它描述的现象应该这样解读:

    记忆的形成有多重机制,其中有的记忆周期较短、另外一些较长。而艾宾浩斯曲线是把各种记忆机制综合起来考虑,反映出的平均记忆力衰退的情况。

    但是,艾宾浩斯曲线本身并不能给出一个“最优”的学习频率。可以这么说,广为流传的各种复习时间点,充其量是经验公式,与艾宾浩斯的发现并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生物学上对记忆的研究还远没有画上句号,接下来只能提供一些线索……

    通常,人们把记忆类型粗分成短时程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和长时程记忆 (Long term memory, LTM),(暂不讨论中时程记忆和抗麻醉记忆)。主流的观点认为,在 LTM 的形成中,有蛋白质参与,神经元形态也会发生变化(突触位置、数目等)。如果引入某些蛋白抑制剂,生物体就无法形成 LTM;但目前没有依据表明 STM 会受蛋白抑制剂的影响。

    在记忆从 STM 到 LTM 的转化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训练间隔。在海兔上的实验表明,如果持续高强度的不停训练 (massed training),是不能直接形成 LTM 的。唯有带上一定的间隔 (spaced training),才能有效将 STM 转化成 LTM。训练的必要间隔时间,又是由另一种蛋白质控制的。而另一方面,生物体对奖励性与惩罚性刺激的学习机制,又不完全相同。而且不光是记忆,人们发现“遗忘”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受蛋白控制的主动过程。

    记忆的分子机制是个很大的话题。一旦应用市场前景巨大。所以甚至连相对保守客观的科学研究,都免不了在 discussion 中畅想一番。但是五分钟,半小时的“记忆周期”这样的概念,就是子虚乌有了……

    最后顺便解释一下其他几个答案中存在的误解:关于背诵有规律和无规律的内容,这并非是艾宾浩斯实验的问题——恰恰相反,通过背诵无规律的字符串,才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所谓“规律”,不过是每个人依据自身的先验知识,对信息的一种压缩。而记忆的容量,则取决于压缩过后的信息量。每个人先验知识不同,对同一段语义内容经过感知理解(压缩)后,信息量也不同。在实验中容易产生偏倚。但若是用随机字符,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人先验知识的差异。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