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看似难以量化的事物实际上已经量化? 知乎用户,老王力气大无穷,双手举起纸灯笼 假如一个人从高空坠落,坠落过程中每秒钟他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根据美国法院 1969 在侵权案例中确立的赔偿标准,按照通货膨胀指数调节后,在当今为补偿高空坠落时的心理阴影(精神损失),每秒钟应该赔偿 36821 美金。(参考案例 Wiggins v. Lane & Co., 298 F. Supp. 194) 在本案中,死者在高空作业时不慎从 50 英尺(约 15 米)高处坠下,法院认为死者的雇主应有责任赔偿。而对于是否应该给予精神损失赔偿,双方律师发生了争议。被告律师称,法医证据表明死者在坠地瞬间就去见了上帝,因此没有经受“痛苦与折磨”(pain and suffering),而精神损失是需要存在痛苦与折磨才可能给出的。 死者的代理律师,脑洞一开,给出了如下论证:通过死者坠落时的高度可知,他在空中一共飞了 1.76 秒,看来学好物理对于打官司也很重要: (来源:LexisNexis) 1.76 秒,来不及好好说一声卧槽,来不及喝十分之一杯咖啡,来不及吃十五分之一个苹果,来不及让亲友的脸一个个在眼前浮现,来不及想起村口张翠花还在等自己搬完这块砖就回家娶她。 但已经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死者在这 1.76 秒之间遭受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总之,律师问陪审团:如果有人把你从 50 尺高空扔下去,你觉得为了填补你的心理阴影大概要多少钱? 陪审团关起门来吹了一会牛逼,最后一致认为应该是一万美金,合每秒 5681 美金。 这个案子是在 1969 年,由于美国是采取判例法,因此这一标准被用于了以后类似案件的赔偿,具体金额也随着通货膨胀逐年调节,折合到现在的水平是每秒 36821 美金…… (当然,也不尽然就是这样套数字算,只是作为一个经典判例在法院和陪审团判断赔偿金额时具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 总之,如果有一天,有人不慎失足,凌乱在风中,他至少可以欣慰地想到: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每一秒的坠落,都价值连城。 -- 然而,这一思路在司法中导致了一个奇葩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在受伤瞬间成了植物人,那么他就无法获得精神损失的赔偿,因为……眼一睁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按照心理阴影面积等于单位时间伤害乘以时间的算法,结果是零==。 例如,在 1989 年 McDougald v. Garber 一案中,原告的妻子因为医疗事故不幸成了植物人,法院认为,既然精神损失可以按照承受痛苦的时间来衡量,那么由于植物人并不能感受到痛苦,承受痛苦时间为零,所以并不需要赔偿精神损失(在这里被称为“loss of enjoyment of life”,但本质是相似的) (来源:LexisNexis) 所以,如果有人不幸遭受意外,千万要努力蹬蹬腿眨眨眼,证明你还有反应。 最好还能努力站起来走两步再晕过去,像这样: 这可是分分钟好几万美金上落的事啊,能不上心嘛! -- 关于 McDougald v. Garber 的赔偿标准,我们老师有一段精彩的吐槽: 同志们啊,这样判是不行的啊!你想想,我要是个医生,发现一不小心把病人 neng 成半身不遂了,那我还不得使使劲争取把他彻底 neng 成植物人啊?这样还能少赔点钱呢……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