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平」是人类的普遍直觉吗,是否受文化影响? Nichole,Your imperfection turns me on 追求公平是人类的普遍直觉 见 @Andy Lee 的答案 但人们对“什么是公平”的看法深受文化的影响 当我们讨论公平的时候,我们通常在说资源如何分配。首先分清三个对公平(fairness)不同的理解, 公正 (equity):强调分配资源基于个人贡献和成就 平等 (equality): 强调资源上的平均、公平 需求 (need): 强调基于需求的公平分配 跨文化研究发现,在分配资源时,西方个人主义的社会(如美国,欧洲)通常遵守公正的原则,强调个人贡献和表现,不管对方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群体;而东亚集体主义的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在自己属于的群体则更倾向于使用平等的原则,强调平均分配,对外群体则使用公正的原则 (Leung & Bond, 1984) James, 1993; Erez & Earley, 1993)。跨文化模型认为决定“公正”还是“平均”的决定因素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孰轻孰重。集体主义社会有保持内部和谐的需求,强调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而平均分配更有利于团体凝聚,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朝鲜;而个人主义社会则强调个人的成就。 Berman and Singh (1985) 给美国和印度被试看关于两个人的插画,一个人功绩显著,而另一个人则生活贫苦,被试在两个人中选择怎么公平分配资源,印度被试更倾向于将资源分配给有需求的人,而不是有功绩的人,而美国被试正好相反。作者认为这也许是因为需求在印度是一个更显著的社会因素,所以社会规则偏向于有需求的人。 衡量公平的另一个维度是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也就是对权力在社会中不公平分配的接受度。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通常呈正相关,Hofstede (1980) 的研究发现东亚对“权力距离”认可度比西方高,认为等级分层更合理合法,和上级保持更遥远的距离。 可是这些文化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因为, 1. 很多情景因素时时刻刻影响人们对什么是公平分配的决定,比如说是否属于同一个群体,群体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和什么样的差事 (Hysom & Fisek, 2011)。 2. 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在跟着时代的变化在改变,我找到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乎都相当老了(如果有新的请补充),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而三十年间社会可以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研究开始表明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在往个人主义的方向发展。而 He et al. (2004) 研究了中国所有制改革(由公有制集体经济到非公有制经济)对人们资源分配喜好的影响,预测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要求会迫使人们更强调效率、成就。他们发现在发生改革的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们开始更倾向于“公正”分配原则,而不是平等原则。 3.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在跨文化研究经常被提起,甚至到了滥用的程度,也过于武断,集体主义社会成长着很多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社会也肯定有特别注重集体生活的。新的研究开始表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社会中同时存在,不同的情景可以引起不同的个人或集体倾向(Oyserman et al。, 2002)。 References Berman, J. J., Murphy-Berman, V., & Singh, P. (1985). Cross-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fairnes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6(1), 55-67. Erez, M., & Earley, P. C. (1993). Culture, self-identity, and w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 W., Chen, C. C., & Zhang, L. (2004). Rewards-allocation preferences of Chinese employe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reform, collectivism, and goal priority. Organization Science, 15(2), 221-231. Hysom, S. J., & Fişek, M. H. (2011). Situ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eward allocation: The equity–equality equilibrium mode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40(4), 1263-1285. James, K. (1993). The social context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Cultural, intergroup, and structural effects on justice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In R. Cropanzano (Ed.), Justice in the workplace: Approaching fairness in HRM (pp. 21-5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Leung, K., & Bond, M. H. (1984). The impact of cultural collectivism on reward allo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 793-804. Oyserman, D., Coon, H. M., & Kemmelmeier, M. (2002). Rethinking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evaluation of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meta-analys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1), 3. 更多讨论,查看知乎圆桌 · 偏见、歧视与不公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