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冰,前券商,现VC 在一级市场完成发行后,从理论上说二级市场的波动是市场对于公司未来表现预期对时间折现的总和。上面这句话说得比较拗口,通俗的解释就是:公司的股价代表着这个公司的未来价值,如果未来改变了,那么股价也会改变。 因此从理论上说,股票的价格是受到公司的未来表现影响而不是反过来影响公司表现的。但在实际情况中,股票的短期价格也会受到情绪、突发事件、供需事件等特殊情况影响,出现背离公司未来价值的情况。而这个波动是可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以下内容不考虑除权,股价约等于市盈率,可能会出现混用) 1. 再融资: 上市公司向资本市场融资不仅仅只有 IPO 这一锤子买卖,从融资额来说,再融资的量要远远大于 IPO。引用一张之前发过的图: 纵轴单位是亿元。 而再融资的定价基准通常就是上市公司董事会作出再融资决议往前若干个交易日的均价,所以如果一家公司决定再融资,其定价会受到公司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司如果在再融资前价格出现猛涨,往往会选择停牌以防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影响再融资的发行。因为再融资主要使用定增方式,投资者都是机构和专业人士,定价过高很容易导致再融资失败。 2. 并购 与上述同理,如果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其他公司,对价参考同样会基于二级市场表现。但和再融资不同的是目前换股收购的定价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并购重组委通常会将被并购方的估值控制在被收购方利润乘以 10~20 倍市盈率(出于防止高溢价收购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区间。根据当前公司股价情况,会有三个大致的后续推演: (1)如果公司当前的市盈率比这个区间还低,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因为被并购方可能认为未来自己的股票升值空间过小; (2)如果当前的市盈率较为适中,公司未来估值能够进一步提升的话,被收购方的股东对手中换来的上市公司股票会有比较好的升值预期,也会更容易促成交易的达成; (3)如果公司当前股价过高,可能导致被收购方认为股价存在泡沫,不愿被并购导致交易失败。 举个例子,比如某公司以 100%换股方式出售全部股权。当前公司净利润 1000 万,出售市盈率定价为 15 倍,那么公司的对价就是 1000 万 *15=1.5 亿元,而上市公司当前每股净利润 1 元,收购市盈率定价为 30 倍(基于二级市场均价),那么每股价格就是 30 元,用 1.5 亿 /30=500 万股,即向被收购方发行 500 万股即可完成收购。 3. 基于股价的债权 很多贷款,例如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贷款是基于股价的,如果像本次股灾一样出现急速下跌,导致大股东爆仓的话,将会导致资金方抛售股票,使得公司易主。而这个对公司的影响就非常大了。但是大股东相对普通配资户的巨大优势在于,可以停牌避战,公司通过停牌交易可以寻找生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