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成年人有什么疫苗、预防针值得打?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3-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IMG] 马虫,敬业的外科医生 逗比的理想主义者

    这是一个好问题。值得认真研究、详细解答。提到疫苗,我总是心生感叹,热泪盈眶……

    先讲个故事,有利于理解疫苗产生和作用。心急求答案请直接跳转分割线。


    求肖邦、卡夫卡、契诃夫、乔治奥威尔、梭罗、简奥斯汀、鲁迅的共同点?他们都是生活在 18 世纪到 20 世纪初期的文化巨人。他们都英年早逝。他们都死于结核!


    自 17 世纪开始,一场肆虐 300 年的结核病大流行,夺走了无以计数的人的生命。从遥远的东方古国到工业文明的大西洋彼岸,全球都被 “大白色瘟疫”(Great White Plague)的死亡阴影所笼罩。在那时,结核是彻彻底底的绝症。

    [​IMG]

    故事的主人公,法国人阿尔伯特▪卡米特(Albert Calmette)。我猜听过这个名字的朋友不多。他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老板,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微生物学之父。他有一个科研上的竞争对手,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他的成就可能不如上述两位科研大 V 耀眼。他的晚景也并不美好。

    1930 年,历史上最有名的医疗事故之一,结核疫苗与活性结核菌误用事件,导致了 72 名接种结核疫苗的儿童感染了结核病。这使得研发成功不足 10 年、本就饱受争议的结核疫苗变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很多地区停止了结核疫苗的接种。卡米特因为此事而受到了牵连,不久后郁郁而终。他没能看到二战后,结核疫苗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并使得无数生命免于结核的威胁。

    如今,我们把结核疫苗视为预防结核最有效的方式,把接种结核疫苗视为理所应当。我们可能不知道,结核疫苗是从高致病性结核杆菌中经过 239 代长达 13 年的培养分离出来的。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经过了数十年的艰难的安全验证和推广。我们可能不知道,结核疫苗的另一个发音奇怪的中文名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就是是纪念它的发明人卡米特和介琳。


    段子手退下,换上白大褂

    从上面的故事中看出,疫苗几乎都是从致病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的,需要通过接种的方式发挥作用。

    这体现了疫苗这种医疗用品的两个特点:

    1. 都有一定的致病、致过敏的风险——这是它容易出现医疗事故、推广不易的原因。

    2. 只能在疾病进展之前进入体内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疫苗的目的不是治疗是预防——这是它起效缓慢,推出多年后才能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是否接种疫苗?是否用当下明确的风险来交换未来不确定的安全?这不仅是个医学问题。本质上,这是投入 - 产出比的问题,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问题是“成年人有什么疫苗、预防针值得打”。成年人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差别很大。不像婴儿,大家一样脆弱,全部接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另外,关于“值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尤其是成年人。这就是为什么在成年人中,没有普遍接受的接种方案。

    结合现有的临床证据,我可以给出如下建议:

    1. 接种时机:频繁接触传染病患者(医学上称传染源)时期。

    • 大范围(全市)或区域内(办公室,家庭)某种传染病流行,而你没有接种过疫苗也没有过患病史。典型的例子是,大学里每几年就会有一次水痘流行,要求师生都去校医院接种水痘疫苗。 我本科时就遇到一次。
    • 自身生活方式改变:

    出入传染病流行区域,比如近期计划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南美洲看风景,应该提前接种寨卡病毒疫苗——然而并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最好别去。

    近期或一直有外伤风险,比如施工、机械操作等,应该考虑接种或强化破伤风疫苗。

    近期或一直性伴侣多的女性,考虑接种 HPV 疫苗。

    近期或一直有疯狗出没,考虑狂犬病疫苗。

    2. 接种人群:有高患病、高传播风险的人群(医学上称易感人群)。


    但同时需要注意,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是疫苗致病的高危人群。携带 HIV 的婴儿就不能接种卡介苗。

    • 身边的人免疫力低下:小宝宝的爸爸妈妈(如果小宝宝自己接种了,家长就不用了)、共同生活的人中有以上自身免疫力低下者。

    使用疫苗其实体现了医生的最高水平——“上医治未病”。而究竟会不会由“未病”变成“已病”,变成后又有多大的危害,则是一个需要结合你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生活环境来回答的问题。只有你自己有权决定是否“值得”。

    2009 年,在法国曾经的殖民地、在结核病高发的越南故都胡志明市,一座连接新旧城区的大桥被命名为卡米特大桥。发明结核疫苗的阿尔伯特▪卡米特的生命也宛如一座大桥。桥的一端是结核死神,而另一端通向人类的健康。

    参考文献

    1.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5(3), March 2014, Pages 203–212

    2.JAMA 271 (9): 698–702.

    3.Issue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BCG in immunization programs. Geneva: WHO.

    4.Wkly Epidemiol Rec82 (21): 193–196. May 25, 2007.

    本文原创。不回答问诊。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图。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