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潜水不是一场比赛,你急什么?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3-2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别让争强好胜的心,把一场水下的玩乐变成悲剧

    [​IMG] 骆仪,Lonely Planet作者,潜水员

    十一长假,红海和加拉帕戈斯、科莫多都分别传来中国潜水员失踪或死亡的坏消息。写一些我很久以来想写的话。

    [​IMG]

    “斯米兰是船宿,最好到 50 潜以上再去,一些潜点有流。”

    “我体力好不怕流,不多接受挑战,怎么能成长?”
    “帕劳出了名的大流,潜水都是放流潜,你多攒些瓶子再去。”

    “我有钱,我雇潜导单独带我,有流就抓住潜导。”

    “你现在中性差,不到 30 分钟就用完气,还是去难度低一点的潜点多练练。”

    “你说的那些潜点不够刺激,我不怕死!气用完了就叫潜导给我气嘛!”​

    以上两段真实对话,发生在我跟两名考完 OW(初级潜水证)和 AOW(进阶潜水证)后只有几次 fun dive 经验的潜水员之间。一听到对方说不怕死,我就只好闭嘴,心里默念,最怕不怕死的潜水员,我才不要跟你一起潜水。

    刚考完 OW 的潜水员去马尔代夫船宿升 AOW,险些被大流冲走;

    8 潜经验的妹子去诗巴丹,掉到 58.4 米又自己冲上水,潜导都追不上;

    不到 20 潜经验的潜水员想去墨西哥考洞穴潜水专长(技术潜水),又想去大流、低温的下加州参加船宿;

    一考完证就想买相机,或计划勇往直前考到教练…………

    这样的真事我听说了太多。

    [​IMG]

    你对潜点和自己有多少了解?

    潜水不是高危极限运动,我们大部分人玩的是休闲潜水(recreational diving),只要你遵守规则,它的事故率比骑车、开车都要低,但如果你主动把自己置身险境,那是另一回事。

    考证时,我们学会了休闲潜水的几项基本守则:潜伴守则、免减压潜水、不超过 40 米、不进入没有自然光的封闭空间,超出这些范围,就需要接受技术潜水(technical diving)训练。

    而教练和教材没有教我们的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潜点,循序渐进。每个潜点的难度、水流状况,网上一搜都有,就怕你懒得去做功课,或者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能应付。一些负责任的潜店,尤其是船宿公司和组织船宿的俱乐部,都会规定最低潜数,船宿往往是 50 潜,就怕你为了早点“刷”完马代、帕劳这种热门潜点,虚报纪录。

    [​IMG]

    你潜水时 have fun 吗?

    考证以外的潜水叫 fun dive,我们要 have fun,而不是心惊胆战地打破什么纪录,在朋友圈里收获几百个赞。

    诚然,新手去帕劳、马代、斯米兰不见得会出事,你认识那个谁谁谁比你还少 10 潜照样去了。

    但试想,当一群海狼从你面前掠过,你希望自己游刃有余地跟它们同游,还是呼吸急促地奋力打着脚蹼对抗水流?当世界上翼展最大的动物魔鬼鱼从你头顶列队飞过,你希望自己安逸地数着一二三四……七只!还是因为气快用完了不得不比别人早半小时上水?当潜导从海扇中发现一只比米粒还小的豆丁海马,你希望自己优雅淡定地凑过去,稳稳地按下快门,还是挣扎着脚蹼踢到 N 个队友却还无法靠近?

    你希望自己能气定神闲地享受海底世界的美,真正 have fun,还是在调整中性、脚法、查余气中手忙脚乱?你一考完证就潜了马代,真的会比人家 100 潜才去马代“赚”了吗?

    [​IMG]

    越潜越美不好吗?

    潜水没有捷径,除了少数有天分的人,谁不是靠一瓶一瓶气、一把一把银子换来的经验值。不过,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天赋异禀,初学潜水就已成高手,就必须一步到位去顶级潜点了吗?

    记得我第一次去四王岛,见到两个来考 OW 的。我心下感叹,在这样的世界级潜点考证,起点也太高了,太奢侈了,以后去那些普通潜点看不上眼怎么办啊?

    这个地球上的潜点虽多,但综合考虑时间、金钱、距离、能力等因素,适合我们去的潜点说起来也并不多,很快东南亚潜遍了,就要去更远、更贵的地方。大家都说加拉帕戈斯是终极梦想,但我还真不着急去,我担心去过之后,再去别的地方都觉得“没意思”。

    作为新手第一次见到一条鲨鱼时的激动,其实并不亚于一名 500 潜老手见到 50 条鲨鱼呢。如果能在每一次潜水中 have fun,得到一些跟从前不一样的体验,何必在乎自己在几个 top 10 潜点打了卡?

    [​IMG]

    考证需要比谁快吗?

    说完 fun dive,再来说考证。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会考试,考潜水证也不例外。

    在考证这点上,我真是丢了中国人的脸:考 OW 用了 5 天,考 AOW 前做了 3 次复习才勉强通过,又用了 4 天考证——要知道,大部分人都能 5-6 天考下两个证来。我跟许多人说过自己的挫事,目的是鼓励别人:你看像我这种体育不及格、体力差的都能玩潜水,你也没问题的。

    但这个故事在有些人眼里一点都不励志。我看过一篇采访,一名潜水员自豪地向记者讲述自己 4 天考完 OW+AOW 的经历。是啊,大概人们更需要这种版本的励志故事。一个半年就从 OW 考到救援、又计划年内拿下潜水长和教练的姑娘就曾经取笑我笨。她要是知道,她的某位教练在 20 年前花了 2 个月才考下 OW,大概会觉得自己青出于蓝吧?

    PADI 作为全球最大的潜水机构,其成功秘诀之一在于,将看起来很难的潜水训练缩短到 4+2 天(OW+AOW),后来又推出在线课程,让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假期少得可怜的中国人得以花 4 天速成双证。

    但你要知道,考证仅仅是个开始,正如开车,最终要看你开了多少公里,开的是崎岖山路还是高速,才能判断你是否一名老司机。而你考证时让教练“放水”过关的技能,最终要在你的一次次潜水中考验着你,直到你真正熟练。

    [​IMG]

    为什么要考教练?

    有许多朋友问我,你现在什么级别了?我弱弱地回答:进阶潜水员而已。他们又问:你为什么不考教练牌?咦,我不打算当教练,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当教练,为什么要考教练牌?

    除了必备的 OW、AOW 和高氧,我迄今只考过沉船专长证,希望日后有能力考下救援、洞穴专长和干衣,因为沉船和洞穴是我的爱好,想考干衣是因为我怕冷。

    其实,去年我差点考了救援,但考证前的一次 fun dive,我用正常配重竟然无法下沉,教练并没有像其他潜导惯常做的那样,冲上来拉我下去,他只是在水底看着我,摊手。上岸后,他冲我大喊,你是有 100 潜的 diver 了,怎么会下不去?你这样还想考救援?你知道救援是什么,你有能力救人吗?

    我想考救援,是希望自己能更淡定地面对意外状况,而不是为了救人。但的确不应该犯那样的低级错误。后来我终于明白,下不去是因为我放气时没有把胳膊伸直把身体立起来——考 OW 就应该知道的要领,当时学得不仔细,终将要 pay back。同时我也相信,换一个教练,我早就拿到救援证了。

    至于潜水长和教练,我有兴趣了解考证内容,也经常跟教练们交流教学经验,但我并不认为教练是一名潜水员的终极目标,也不认为一个一年考下教练的潜水员,会比一个潜了 20 年但没有教练证的强。

    [​IMG]

    我也见过许多级别比我高、瓶数比我多的潜水员,见到许多常见生物却叫不出名字。似乎他们一路奔着打卡冲关升级去,没有闲暇去关心海兔的卵长啥样,那条沉船在哪场战争中沉没,而摩挲鲨鱼的鼻子能催眠鲨鱼。

    当然,有些人真的把潜水当成消遣,潜过就好,不需要知道什么生物历史知识,也不拍照,那也没错,他是真心在 have fun。但 have fun 的方法有很多种,而考教练未必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以教授知识和经验为乐,如果你的知识和经验也达到了教人的水平,并且打算以潜水为业,那当然应该考教练,不然,考来显摆,还是有钱任性?

    一位从业 20 年的德国教练听我说起一些中国潜水员的事,他问,这个 diver 几岁?我说 30 岁左右。他说,他至少还能潜 30 年,着什么急呢?

    嗯,你着什么急呢?是担心结婚 / 生娃 / 生二胎 / 升职后没有时间潜水了吗?担心年纪大了体力不行?还是不忿当年一起考证的那货潜得比我多还考了教练?细想,好像都不关潜水什么事。

    [​IMG]

    什么时候买相机?

    在四王岛达到我的 100 潜时,我还没有自己的相机。当然很遗憾,除了在诗巴丹租过一次相机,那 100 次潜水就没有留下任何的水下影像。没有买,一是因为预算有限,二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技术还不够好。

    我还记得头几次拿相机和 GoPro 下水时的手忙脚乱,尤其是第一次带 GoPro,是在巴哈马进沉船。那是一艘很新的船,通透明亮,我眼睛盯着屏幕,在沉船里跌跌撞撞卡了多次,中性简直比我 10 几潜时在科隆考沉船还要烂。

    我也记得在布纳肯遇到过一位法国摄影师,他虽然已经是第三次来布纳肯,第一潜还是不带相机,拍照时也总是慢悠悠,等别人都看完离开才靠近。另一次去布纳肯,我降到 30 米左右去拍一条大石斑,因为用着高氧,我在距离石斑还有一米时停住了,后来才知道,一名队友看我拍照,不知不觉沉到了高氧的极限深度以下。

    [​IMG]

    从这些例子,你应该明白相机,哪怕是比巴掌小的 GoPro 对一名潜水员的影响。而那些拿“大象”(大相机)的潜水员,还能告诉你更多在强流中相机和人都像风筝一样身不由己的历险。水下摄影并不只是按快门那么简单,需要对焦、需要打灯、需要时间、需要稳如磐石的中性,而拍照时的耗气速度往往比不拍照快。

    我知道你们多想留下影像记忆,哪怕对焦、色彩都一塌糊涂,但你将来还有几十年、几百次潜水呢,等自己不再慌乱,感觉自己成了一条鱼时再来拍照,你并不会错过太多。真的,我最难忘的记忆都留在脑海里和 log book 上,而不是在相机和影片里。

    [​IMG]

    如果你想潜到老

    计划一次潜水假期前,了解潜点的大致情况,包括水流、深度、难度、水温、最佳季节等,并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潜店

    如果你有自己的装备,要定期检查维护

    再激动也别忘了保持中性、检查深度和余气,尤其是拍照时

    不要因为自己是老手而漠视安全守则

    如果超过半年没下水,应该做一次 check dive

    保持健康体魄

    Let's have FUN![​IMG]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