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摄影不就是按个快门吗,怎么就成艺术了?」 木西AlexanDENG,公众号:alexandeng. 摄影/反鸡汤/感情问题/抑郁症/经济学 题主的问题描述中的观点其实还是有点意思的。 看着大家义愤填膺,我觉得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下。 的确,从影像记录的角度来讲,这些观点是对的: 1.完全一样的角度,对着完全一样的客观物体,用着完全一样的器材,搭配完全一样的参数,同时按下了快门就是一样的结果。 2.难点在选景:没错,不论是纪实摄影,风光摄影还是商业摄影,前期如何构图如何布景布光,如何选择风光的角度和时段,就是属于摄影师的创作部分。也正是如此,运用类似的记录形式,电影就是更像是艺术,摄影,就往往被人质疑——因为摄影主观创作的部分不够多。 3.紧随着 2 的观点: 摄影是不是艺术。 这个问题自摄影的诞生之初就一直在讨论。 这个问题的核心无非是:艺术是什么?摄影是什么?摄影能不能放进艺术的定义之中。 显然这两个问题都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对不对!!! 那我就默认大家都是有一些粗糙的基本的共识了!!! 摄影是一直想往艺术上靠的。犹记得《两种人生》运用多重曝光技法蒙版合成等各种方式,使之看起来更像绘画作品,从而使摄影作品能被艺术界承认。 韦斯顿的女体和红椒;达利的红粉骷髅;哈尔斯曼的人像,这些在摄影史上的经典,都展现了摄影可以达到的艺术高度。 那么,摄影到底是不是艺术? 其实作为一个通过捕捉光线来创作的媒介而言, 既然摄影记录现实,那么它的功能性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让从业人员成为匠人的那部分; 而既然人可以前期对拍摄对象拍摄环境进行主观再造;也可以后期对捕捉到的画面进行再创作,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摄影的艺术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容忍一个形式它兼具功能和艺术两种性质呢? 难道建筑不是吗? 筒子楼不是艺术,高迪的楼就是艺术。 难道高迪的楼就不是楼,就不能住了? 很显然,对于摄影也是一样: 普通的证件照,集体照,到此一游照,家庭合影——记录功能大于创作; 而精心布置的人像,静物,创意合成的作品——摄影师的创作大于记录功能; 所以摄影整体而言,肯定不全是艺术,也不全是工具,它是兼具二者的; 而对于具体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更艺术还是更工具。 但最重要的是:艺术与否,不应该成为我们判断一张照片价值的标准。 来一点私货: 比如纯粹的纪实摄影, 就算是我最喜欢的战地摄影拍摄的画面,我认为那仍然不是艺术。 但是这些画面本身不就很值得一看吗? 就要因为人为创作的部分不够,出生入死摄影师就成为了产业工人? 二十年未见的初恋,哪怕用手机给你发一张自拍,拍的很烂也没有创意,你不会感动吗? 灾难来袭,远行的家人发来报平安的画面,画面晃动又不清晰,你不会开心吗? 这才是摄影的本体——记录,需要每个人细细感受。 至于艺术不艺术的争论,去他的吧。 你非要跟我机械地讲本体论,那人不就是一根从嘴到肛门的管子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