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同情心是只会让人自我满足,还是真的会让世界更美好?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0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IMG] 叶赌徒,我是一个赌徒,瘦人永不为奴

    同情心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同情心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个问题争论了几个世纪都没得出确切结论。有人认为同情促进了有益社会的行为,而有的则认为道德行为并不是由同情所引起。

    一个耶鲁的心理学教授 Paul Bloom, 认为同情心或是移情(empathy:我们这篇文章就设定为同情心吧)会使我们人类迷惑并且变得不道德,品行不端。为什么呢?在他的定义下,同情是人类将我们自身置于他人的情境下从而感受到他人正在经历的情感,比如痛苦。那么,尽管同情心在激励人们进行行动时非常的强大,比如在灾后募捐时我们的募捐行为就是一个例子。但是,这种同情心同样会使人们对自己行为导致的长期影响进行错误的预估。

    Bloom 将这种行为与哲学家 Peter Singer 书中提过的“温情效应(warm glow altruism)”相联系,表达我们之所以做这些亲社会(prosocial)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使我们感到自我满足。而正是这种效应,使得我们更关心摔倒的婴儿而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无数受苦难的无名之辈。

    因此,他建议我们应该像 Singer 所提出的“高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ts)”那样,在因为同情而进行行动前,充分考虑我们行动的利与弊,从而能得到更好的长远效果。

    根据 Bloom 的观点,当我们展现自己的同情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做着自私的为了使自己感到我们自己是个高尚的人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处于道德原因(我认为,这个观点能非常贴切地运用到“圣母”身上)。但是事实的确如他所言么?


    另一个心理学家 Cummins,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利他主义和同情心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并且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同情的感受,这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温情的感觉,这种感受通常带有伤痛感,因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另一方所承受的痛苦。有研究者通过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来将被试在经历痛楚时大脑的活动情况与被试在观察到他们关爱的人受到痛楚时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双侧前脑岛(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前喙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脑干(brainstem)和 小脑(cerebellum)在被试受到痛楚的刺激的出现了激活,而当被试观察到他们关爱的人受到痛楚时,这些区域同样出现了激活。而这种感受能使我们非常快速地行动,不需要太多思考。

    但是,延伸开来的话,这又可以被理解为我们是通过进行这种帮助行为来用不舒适的感觉去换来了温情的内在的舒适感,而如果我们是单纯的出于同情的话,我们会通过帮助来结束另一方的痛苦,而不是仅仅结束我们自己的不舒适或者愧疚感。

    而 Cummins 认为,这种联系之间的问题并不在于同情,而是“不经过思考去做”。就像一辆车,我们的同情是是发动汽车的引擎,而我们的认知才是决定指导我们驾驶的因素。每个人不同的认知才是导致每个人不同行为的因素。

    一份非常著名的研究测量了 4 个数据(即理解他人,幻想,移情,个人压力)来探究人与人之间同情心的不同。发现:1. 如果一个人善于理解他人,那么这个人就更具有社会能力,有较少的社会失衡行为。并且在个人测评中,这类人更不易紧张,焦虑和产生不安全感。 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无私单纯地关注他人的情感,而不是为了照顾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2:一个人的幻想程度与其对他人感受的敏感程度有适当的联系。幻想的人更容易情绪化,另外,仅对于男性来说,越容易幻想,则他更害羞,孤独以及社会焦虑。3.一个人的移情与他对他人的关心程度也有关,程度越高,越会无私地去关心他人。另外,程度越高,这个人越易害羞,焦虑,但是越不易有不受欢迎的性格。4.如果一个人个人压力较大情绪较差,那这个人的同情心程度就会较低,更低的自信心以及更差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理解他人与个人压力呈负相关,除了个人压力这项数值,其他 3 项都与同情心程度呈正相关。

    Cummins 的观点是实际上同情使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差。以二战时期纳粹进行的犹太灭绝政策为例,一个幸存者 Samuel Oliner,和她的妻子采访了超过 700 名在欧洲的营救人员和非营救人员,来探究为什么一些普通人会在其他人对屠杀进行漠视的时候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拯救犹太人。这对夫妇发现对于这些营救者的共同性就是同情心:被不同的文化的人与朋友所培养的去同情关怀的能力。相似的,一对夫妇,Nell Van Rangelrooy 和她的丈夫,收留了至少 6 个犹太人,在被问到为什么不顾危险做这些事时,夫人并没有表现的自己很伟大,只是简单地回答道:“我为他们感到痛苦,并且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我的行为。”

    尽管有研究表明同情心与利他行为并无联系,但是有更多研究发现同情的行为会抑制激进,反社会的行为,增进利他行为。


    我个人看法的话觉得两方有其根据,如果同情泛滥,像我们网上说的那些“圣母”一样,反而容易物极必反。我本来想以拦车救狗新闻,红十字滥用捐款等来举例展开,但是觉得争议太大,还是不提了。但是若是毫无同情心,则又会导致人情冷漠,甚至社会混乱。这个问题还是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吧。

    欢迎讨论



    Reference: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good-thinking/201603/the-claim-empathy-makes-the-world-worse?collection=1086605

    Singer, Peter (2015). The Most Good You Can Do: How Effective Altruism Is Changing Ideas About Living Ethicall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 5, 6, 77–80, 90.

    Jackson, P. L., Meltzoff, A. N., & Decety, J. (2005). How do we perceive the pain of others? A window into the neur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empathy. Neuroimage, 24(3), 771-779.

    Miller, P. A., & Eisenberg, N. (1988). The relation of empathy to aggressive and externalizing/antisocial behavio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3), 324.

    Davis, M. H. (1983).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pathy: Evidence for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1), 113.


    我大部分文章都是连续性的系列,为了方便信息整合,新申请了公众号:心理碎片(SplinteredMind),欢迎关注:)。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