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有哪些著名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是用食物做成的呢?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我的艺术作品是「请一群人吃饭」,不,没有开玩笑

    [​IMG] redvvh,艺术家,艺术咨询顾问

    自古以来,以食物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足为奇,而本君最爱的是塞尚的静物画。而选择以食物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则是非常新兴的创作手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艺术家选择这种创作手法呢?首先就是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表达的厌倦,以及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热望。当杜尚将小便池搬上军械库艺博会的展台,便以其艺术家的”特权“大声宣告了所谓高洁的艺术与人们庸俗的生活本就是在同一个维度。于是,在此之后一个世纪里,非传统的艺术材料,特别是食物,被艺术家灌入到艺术原本的磨具中,从而在艺术家的精心烘焙制作下,呈现出和往常概念全不一样的食物艺术作品。

    如果说,只是用食物作为基础,创作出一张张架上的图画、或一个个静态的雕塑,那么食物其本身的特色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因此,这样的作品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特色,也算不得当代。所以,今天本君在这里介绍几个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当代食物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食物做成的,而且还可以吃,这才是将食物作为新材料的艺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Rirkrit Tiravanija

    泰国艺术家 Rirkrit Tiravanija 一定是第一个被提及的名字,他从美国纽约 303 画廊发迹,成为第一个在 MOMA 生火做菜的艺术家,他一边端着锅烹饪,一边请助手将盛好的饭菜分发给来到 MOMA 参观的客人。后来,他的这个活动推广到了全世界各大艺术展览活动的现场,2015 年的 Art Basel 香港,他的项目也是冲上了艺术版面的头条,毕竟谁不爱吃嘛!

    [​IMG]

    [​IMG]

    不过,他的这一简单炒菜上菜的行为之所以没有被挑剔的艺术评论家蔑视为艺术博览会走廊边的卖餐小贩,而被恭恭敬敬地邀请进美术馆,而且还被誉为了当代食物艺术第一人,其最终要的原因就是他将人们饮食的行为视作一个集体的行为表演,更是将其冠名为”social practice“,即社交实践行为。Rirkrit Tiravanija 本是研究社交行为的实践的专家,他通过食物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品尝,从而创作出了一个在短暂的社会活动,引起社会关注,成为舆论话题,这个活动围绕吃、围绕人的品味,并从此引申出关于人口、种族、文化、地区、政治等等诸多的社会话题。因此,他为看客而”做饭“,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叩问”社会“的概念。

    Marije Vogelzang

    http://www.marijevogelzang.nl/www.marijevogelzang.nl/home.html

    荷兰艺术家 Vogelzang 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食物艺术家,上过 TED,去年荷兰诶因霍温艺术学院还专门为她开设了食物设计系,她则作为首位系主任掌管大权。Vogelzang 最大的特点是轻松巧妙,他的作品色彩非常明快,有着典型的欧洲风格。明显是生活压力不大,社会福利超高而创作出来的产物。处处都彰显着诙谐与智慧。

    [​IMG]

    [​IMG]

    同样地,Vogelzang 也在探索和思考食物的社会性价值。她的作品 Sharing Dinner,则是用白布规避了用餐人的身份,让餐桌上的客人忘却其它,只专注于美食与对方的脸,以及因美食而带给彼此间的笑容。这就是食物作为艺术的魅力!

    Jennifer Rubell

    http://jenniferrubell.com

    Jennifer Rubell 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艺术家,他的父母在迈阿密建立了家族美术馆 RFC Museum,他们也是美国前十的艺术收藏家族。而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安迪·沃霍尔就是其座上宾。所以从小开始,他的父母便让小 Jennifer 为他们的客人筹备派对。身沁在艺术、名流、和美食间,不难想象 Jennifer Rubell 会成为纽约上流社会的食物艺术明星。

    [​IMG]

    [​IMG]

    Jennifer Rubell 的作品特点是”巨大“,而且最后的结果总是”杯盘狼藉“。或许是看惯了上流社会人们的优雅矜持,Rubell 的作品则是对准了食物的阴暗面,即食物被吃掉、被销毁、被破坏。所以,当食物艺术活动结束后,现场总是脏脏的、乱乱的、污污的。这或许是对她自身阶级的反讽;食物艺术或许成为她幻想里永远想走却走不出的牢笼的唯一解脱。

    Emilie Baltz

    http://www.emiliebaltz.com

    Emilie Baltz 是一半美国人,一半法国人。从小就在美国和法国两种文化下成长。做过芭蕾舞演员,毕业于最牛 X 的女子学院,又当过美国纽约性博物馆的艺术指导,现在是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SVA 的创系教师。

    [​IMG]

    [​IMG]

    Emilie Baltz 则调动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将食物解读为”a sensory experience“,即一场感官体验。由于熟谙摄影技法,她的艺术创作横跨多个领域,可以说她是最懂拍摄的艺术家,在她自己的镜头语言描述下,每一场她所主办的食物艺术活动,都会让观者深刻地体会到”通感“的奥妙,”食色性也“可谓是对她艺术作品最好的注脚之一。

    何与呼 (HE+HU)

    HE&HU

    在食物艺术领域,也有中国中国艺术家的身影。除了涉及过食物主题的宋东以外,两位专注于食物艺术主题的就是一对儿艺术小夫妻:何为与呼延乃纾。他们的组合叫作:何与呼(HE+HU),英文名字发音还是蛮有深意的嘛。

    何为是空间设计背景,而呼延乃纾则是戏曲舞台背景,二人的组合是将食物以戏剧的方式呈现在出来。在他们看来,食物是孩子们最早的玩具,它可以挖掘我们的童真。食物连接了放肆的欲望,也蕴含着规矩和方圆;它既能体现幽默,也可以表达诗意。它是融合多远价值的载体。

    [​IMG]

    [​IMG]

    [​IMG]

    在他们 2016 年最新的展览《Propriety | 礼》中,他们同样以食物为纽带,将西方的 Hip hop 舞蹈和中国传统礼拜相结合,将身体的律动转化为餐厅上餐的服务行为。这场在纽约中央火车站的食物艺术展,面对全世界不同身份背景的游客和观众所展出。这好像也正是如今我们每个人的样貌,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将如何在中国的并不清晰的历史与西方主导的洪流中挺立?而无论你来自哪一个国家,有着怎样的背景和信仰,你又如何面对一个在全球化与地域文明间艰难博弈的世界,并与之握手言和呢?

    最后,安利一下:这对小夫妻还制作了有关食物和艺术的小视频:

    年夜饭桌上的猪头 你摆对了吗?

    好啦,说了这么多,希望发问者喜欢本君的回答。再次感谢大家捧场阅读!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公众号【艺起范儿】,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艺术知识,还可以调戏主页君。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