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别闹,吃红薯吧——天气冲击,番薯与农民起义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研究表明,想让农民起义少点儿,多吃红薯吧

    [​IMG] 杨阳,重度数据收集癖,香港爬山的科研狗

    本专栏之前的两篇文章,曾经分别介绍了气候冲击与农民起义(帝王心术——儒家思想与清代农民起义),以及新作物引入与人口增长(玉米与人口:新世界作物对于中国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关系。

    今天我们将两者综合,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天气冲击、新作物以及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

    由于天气条件的多变和农民起义的频发,古代中国一直被认为是检验天气冲击与冲突的良好『实验场』,干旱和水灾造成的粮食短缺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诱因。虽然由于历史数据的缺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每次天灾所造成的粮食减产量,但是县级农业产品价格数据可以较好的反应当时的粮食供应情况。

    众所周知,番薯的适应性较强,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卡路里供应 / 种植面积,而且番薯可以在小麦和水稻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和时间段内种植,因此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种植番薯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产出。番薯的这些特性为种植的农民降低了风险,提高了产量。番薯最早被南洋的中国商人引入中国,并且在相邻区域缓慢传播,中央政府直到 18 世纪中页才开始进行大规模推广 (Chen, 1981; Wang et al., 2010).

    [​IMG]

    与 Chen and Kung (2012) 相同,本文使用 Guo(1979) 关于不同省份之间玉米和番薯的引种时间,并交叉参考 Wu(1983) 的数据。上图显示了四个波次的引种。分别代表引种时间在 1570s - 1600s, 1600s - 1630s, 1730s - 1760s, 和直到 1760s 都未引种番薯的地区。直观来看,到明朝晚期(17 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南方省份都已经引入了番薯这种作物,但是北方直到清朝中期才进行了引种。

    • 实证策略

    首先,作者检验天气冲击对于农民起义和粮食价格的影响

    [​IMG]

    其中 [​IMG] 为虚拟变量,表示在 [​IMG] 县的 [​IMG] 年是否有农民起义;[​IMG][​IMG] 分别表示严重干旱和严重水灾的虚拟变量;[​IMG][​IMG] 则表示中度干旱和水灾;[​IMG][​IMG] 分别表示空间和时间固定效应;[​IMG] 表示线性时间趋势。回归的结果见表 3

    [​IMG]

    可见天气冲击会显著的增加农民起义的概率,平均来看,严重旱灾和严重水灾会使农民起义的概率分别提高 0.46% 和 0.18%,严重旱灾的影响要高于严重水灾。这与 Xia(2010) 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其认为旱灾的影响范围更广并且持续时间也更长,同时,旱灾并不像水灾一样会直接导致人死亡,起所带来的饥饿成为了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动因。

    那么为什么旱灾和水灾会导致农民起义呢?接下来进一步验证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作者使用 1750 到 1900 的粮价数据,发现谁在和旱灾会显著的提高小麦和水稻的价格(最高及最低价格)。平均来看,严重的旱灾和水灾会分别使小麦最高价格提升 10.5% 和 3.7%。这表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粮食短缺是引起农民起义的具体渠道。

    番薯作为『穷人的食物』,其引种无疑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抗灾能力,那么番薯的引种是否会显著减弱天灾与农民起义的关系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排除一个严重威胁实证结果的假设,即番薯的引种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条件强相关呢?即,越急需番薯的地区是否越有动力去引种番薯?

    作者分别控制了一系列各个县的特征,如农民起义情况、受灾情况、人口情况及政府税收情况,如图 6 所示,发现它们与红薯引种的时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IMG]

    排除了这一假设后,作者使用 DID 策略,考察番薯的引入对于天气冲击和农民起义之间关系的影响。

    [​IMG]

    其中 [​IMG] 在引种番薯之后的所有年份中取值1。回归结果见表7:

    [​IMG]

    由表 7 各回归可知,番薯的引种显著减弱了干旱引发农民起义的可能。

    • 稳健性检验

    当然,另外一种可能的假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见得多了),政府可能变得更有效地预防起义的发生。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自然灾害对于起义的影响应该随着事件发生的先后而逐渐减弱。因此,作者在回归中加入了时间趋势,由表 8 列 1 可知,政府确实增强了预防『民变』的能力,但是由列 2 可知,考虑番薯的种植后,这种作用变得不再显著。

    [​IMG]

    另外,随着政权的发展和稳固,赈灾机制和措施应该更加完备,这可能会导致赈灾机制与番薯引入的作用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Shiue(2004)对清代的粮仓进行了研究,指出粮仓的储量与气象灾害并无相关性。作者将 1742 年候的粮仓储量数据加入回归中,表 8 第 5、6 两列显示赈灾措施并不影响本文的主要结果。

    • 结论

    本文主要考察了两个问题,首先,气象灾害引起的农业减产会在多大程度引起农民起义;其次,新作物的引入会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种效应。

    通过分析中国历史数据,作者发现, 严重的旱灾会是农民起义的概率提高 0.46%,但是番薯的引种显著减弱了这种效应。番薯的这种『缓解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干旱引起农民起义的具体机制:即干旱引起的负向食物供给冲击是农民起义的诱因之一。抗旱作物红薯的引入显著弱化了天气冲击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联。

    Reference: Jia, Ruixue. 2013. “Weather Shocks, Sweet Potatoes and Peasant Revolts in Historical China.” The Economic Journal 124(575): 92–118.​

    另记,本文献的作者是贾瑞雪老师,目前在 UCSD 任助理教授,她最近的一系列研究涉及经济史中的若干重要领域,有趣且影响广泛。本专栏之后将会陆续介绍贾老师的其他研究。

    - 完 -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