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我的确失败了,但我就是不甘心」 小轻,微信号realqingxinji 看了楼主的问题,说实话我内心的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李云龙,然后第二个出现的就是《战神》游戏中的奎托斯,因为他们的面对这些不甘的时候总是这样一句话“老子不依!”,真是霸气侧漏的一个不甘心! 事实上不甘心是人非常正常的一个想法,且还是很重要的一种,因为当我们感到不甘心的时候,我们内在动力系统就会被启动。我们就会尝试调动我们自身的资源去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从不会感到不甘心,那么这个人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不甘心虽然是人实现自我目标、不停前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它并不是全部。如果大体上说来,人在实现自我目标、不停前进的过程中会经历以下的部分: 建立目标(习得或者观察习得)——> 努力向前(唤起动机)——> 遇到挫折(实践磨合)/ 获得成功(实践磨合)——> 感到不甘心(情绪体验以及反思)/ 感到成就感(情绪体验和反思) ——> 再次调整(重新规划)——> 建立目标——> 努力向前 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我们不断地向前前行,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但也有时候我们会被卡在某一个地方,比如说题主所说的不甘心这个阶段。 卡在这个不甘心中,人会不断地反复体会这个不甘心的感觉,每每想起来都会觉得如此不公平、委屈、沮丧,后来慢慢的消沉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因为过分关注这种不甘心的感觉,从而忽略了一些自我功能,以至于不能继续发展。 我记得一个卡在这个阶段的来访者每次见我的时候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我说,他非常不甘心自己不如周围的人,他为此痛恨很多人、很多事,有不给力的童年、不给力的学校、不给力的同学。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他不应该有这些抱怨。事实上我觉得他的抱怨非常的正确且有道理,他的父母不负责任且只关注自己,对他的委屈没有理解相反不断打压。他的同学因为他的条件不好而欺负他。他的老师在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下,不去替他伸张正义,反而指责他不好好学习,总和同学打架。这些事情确实给他带来了很多委屈,他有足够的道理去抱怨、指责,为自己讨回那份公道。但同时,我们必须要承认,他的这种不甘心的愤怒,从另一方面也屏蔽掉了他的许多其他自我功能。比如说耐心和接纳的功能,他无法给予自己的错误以耐心的修正,因为他的不甘心会告诉他“你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他无法接纳自己因经验不足而犯的错误,因为他的不甘心会告诉他“你怎么又给别人笑话你的机会”。这些功能的被屏蔽阻碍了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让他继续处于一个相对较被动的境地。 因此,要想顺利面对不甘心,不被卡主的走到下一个环节中。我们需要做两方面的事情(其实我已经把这两方面的事情写在了前面的图标里了): 1、要给予不甘心以充分的情绪体验。不甘心是一个很难受的事情,这确实会给人带来许多挫败感和沮丧。这些感情需要一个安全、稳定、充分的释放空间,以及温柔的支持和照顾。不妨首先找你身边的人说说你的不开心,或者以日记的方式把这种不甘心写下来,让这个不甘心得到充分的释放。然后尝试为这个不甘心带给自己的难受感觉做点什么,比如吃一个好吃的蛋糕转换心情,去好好休息休息放松身心,甚至是大哭一场,让自己痛快点,做这些事情时先不着急要那个好的结果,先把放松心情,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做为首选目的,把好的结果和改变放到下面这个方面。 2、反思我到底卡在了哪里。在这方面,你需要反思到底你在面对这个不甘心的时候卡在了哪?我们忽略了自己什么样的自我功能。下面我列举几个常见的可能被忽略的自我功能: 耐心:给予自己以改变的时间,不要求自己立刻、马上、现在就要取得一个不同的变化 接纳:给予自己的失败以空间,不要求自己做到那些自己也许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以自己本来的样子接纳自己 信任:信任周围的人仍然可以帮助自己,并且乐意接受、帮助自己 希望: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果和目标,坚信至少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整合:充分看到身边的每一个资源、每一个可能,而不是一味的只盯着某一两个部分的因素和可能性 怀疑:反思、思考是否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修正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不是一味的盲目坚持 自信:相信自己仍然是自己,一个真实可靠地自己,不因自己未能做到而自我攻击自我贬低 当然,当人卡在不甘心时,人们还会忽略一些其他的能力,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被忽略的能力其实往往是我们走入下一个阶段的关键。反思到底我们忽略了什么,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顺利的制定新的目标重新规划。 总的来说,不甘心是人的一个非常正常的反应。但卡在不甘心这个阶段,却会给人带来很多的麻烦。如果你也卡在这个阶段的话,不妨去试试看上面两个方法,相信你会有很有意思的发现。 新书《愈亲密,愈伤害》已在知乎电子书上架,欢迎大家指正 愈亲密,愈伤害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出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