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穿越阿拉斯加:从太平洋到北冰洋(3)苔原冰路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1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一条老司机也刹不了车的路,我们亲自经历了下

    [​IMG] Timothy Wang,走路的很慢的人 / 摄影师

    文图均为原创,转载须获授权,请尊重作者(知乎日报已获得授权)。

    为保证真实的观感,文中图片均为纪实形式的原图,未做后期修饰!

    多图预警!

    詹姆斯·道尔顿公路(Dalton Highway),冠以开辟这条公路工程师的姓名。以费尔班克斯为起点,越过布鲁克斯山脉,穿过北极苔原,最终到达北冰洋边死马镇 (Deadhorse),全长 414 英里。与公路伴行的是穿越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大部分道路没有路面,铺以砂石,初春的北极苔原时常狂风大作,路面被冰层覆盖。

    BBC 的记录片将这条公路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附上链接:

    BBC:《世界上最危险的道路:道尔顿公路》

    因为这条路复杂的路况和危险性,阿拉斯加的大多数租车公司明文禁止将租借的车辆开往道尔顿公路。但是有专门的公司提供改装过的带有卫星定位的车辆,主要是服务于到此地进行考察的环境学者和研究人员和部分旅行者。

    走完全程需要两天,公路沿途仅有一个小镇,冷足镇(Coldfoot),在公路 178 英里的位置,提供食宿和汽油,因为资源匮乏导致此地物价奇高,基本的双人间每晚的价格是 249 美元,不包含食物和网络,87 号汽油每加仑约 5 美元。除此以外,路段中没有任何商店和加油站,没有任何通信信号,旅行者通常都会被告诫准备额外的汽油和食物,并且随车携带车载电台以在紧急时刻求救。

    1981 年之前,该公路并不对公众开放,需要行路许可才可以进入。1981 年之后在阿拉斯加州居民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呼吁和支持中,公路才向公众开放。然而,公路终点能抵达北冰洋边的最后八英里,至今仍处于封闭状态。

    [​IMG]

    [​IMG]

    公路是为了北极地区油田而建设的,行驶在这条路上的时候会有很多 18 轮卡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这些卡车经过会带起路面的砂石与冰屑敲击挡风玻璃,并且这些在结冰路面上以超过 50 英里每小时时速狂奔的卡车根本无法刹车,我们在临行之前被警告不要随意在路上停车,并且保持车速,因为当卡车看到你的时候通常无法刹车。

    [​IMG]

    [​IMG]

    (视频截图:砂石路与冰路上的会车,分别拍摄于布鲁克斯岭路段和北极苔原路段,从路面的反光可以看出光滑程度……)

    虽然路途中满目荒凉,但是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路边竟然还是有几户居民的,在冰封的育空河上沿着长长的桥穿行而过,桥下便是一户人家简易的木屋,还是个礼品屋。

    [​IMG]

    这家礼品店出售一些加工的猎物皮毛和爱斯基摩人的手工制品。然而店老板并不是本地的原住民,在交谈中她说原本是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后来搬去了迈阿密,为了逃避文明社会的喧嚣与浮夸,13 年前她全家一起搬到了这里,开始近乎原始的打猎和砍树的生活。聊了很久,她拿出家庭影集将过去的生活片段展示给我们,以下为部分翻拍的家庭快照:

    新作:《成为爱斯基摩人》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离开育空河继续前行,积雪越来越厚,跨越北纬 66 度 33 分,就进入了北极圈。站在高点向北望去,看到的是布鲁克斯山脉苍凉的山影,山脉以南,河流汇入育空河最终流向白令海,山脉以北,河流向北流入北冰洋。

    [​IMG]

    北极圈分界线标识

    [​IMG]

    远望布鲁克斯山脉

    [​IMG]

    黄昏的输油管与卡车

    [​IMG]

    冰湖日落

    一路游玩走走停停,傍晚到达冷足镇。冷足镇最早是道尔顿公路上为卡车司机建立的服务区,有餐厅和宿舍,如今行路的旅行者到此可以与卡车司机们分享食物和房间,因为物资匮乏,所有的服务在这里都非常昂贵。房间虽然简陋,但是干净温暖并且提供 24 小时热水。

    [​IMG]

    如船舱一般的宿舍通道。

    [​IMG]

    午夜宿舍外的极光。

    [​IMG]

    冷足镇位于北极圈内,初春夜间温度时常低至零下四十度,所以卡车司机通常会让引擎彻夜启动以防止隔夜蓄电池电量耗尽。而小型车辆则常需要在停车将引擎保温装置连接至电源。在这种气温下所有电子设备包括相机,电量减半。

    [​IMG]

    冷足镇的自助餐厅。

    因为位于永久冻土带,修建道尔顿公路的工程师建议所有路面均为砂石。然而联邦政府的法条却规定一定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路面为柏油路面才可以申请联邦政府款项,所以还是有一些平缓的路段是路况极佳的柏油路,无论对于旅行者还是卡车司机来说,在颠簸了几个小时之后有一段好路确实是一种福音。

    [​IMG]

    [​IMG]

    这样的好路通常可以开到 80 英里每小时,足以让你的车成为北极圈内移动速度第二快的物体,第一快的是风暴。

    [​IMG]

    [​IMG]

    彩蛋:在雪中游走的 Tim

    穿越布鲁克斯山脉是许多探险家和摄影师毕生的梦想和心愿。比如摄影大师萨尔加多就曾经在这里拍摄过大量的照片啊。著名的北极之门国家公园也在山中,然而,并没有公路通向公园,唯一的进入方式是乘坐螺旋桨飞机,由于时间和天气限制,我们并没能在此次行程中进入国家公园。然而沿公路翻过阿提根山口(Atigun Pass)也是一件极为炫酷的事情。

    进入布鲁克斯山脉前,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低矮的灌木,经过某一点之后就再也没有树木了。翻过阿提根山口则是一望无际、广袤的苔原。

    [​IMG]

    阿提根半山,天空坠落成湖。

    [​IMG]

    大概是因为过夜之后无法启动,被旅行者遗弃的房车。

    [​IMG]

    路边泵站的雪地履带车,用于油管维护作业,据说这路一天不铲雪就会消失。

    [​IMG]

    输油管与上行的公路。

    [​IMG]

    视频截图:山口的狂风与雪崩区,能见度极低

    [​IMG]

    天气好的时候从山口向北望

    [​IMG]

    从山下回望风口,山间疑似河道的沟壑里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如同白沙一般的雪和冰屑。

    [​IMG]

    [​IMG]

    山脉的边际与北极苔原的交汇点。

    [​IMG]

    [​IMG]

    阿拉斯加的北极苔原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平坦,而是起起伏伏绵延不尽的山坡。远处的天际线还依稀可见一些山脉。

    [​IMG]

    公路与输油管的交汇,与远处的群山交相映衬,犹如一条项链。

    [​IMG]

    [​IMG]

    满眼皆苍凉,然而白色让这种苍凉看起来不那么无趣。然而仔细观察,似乎也不是一片死寂,路边的雪地上可以发现北极狐(@刘看山 !!)和北极兔的足迹,但是似乎引擎声在这种环境中太喧闹,始终只是见到足迹而不见本尊。

    [​IMG]

    极地的气候和地形,促使了一些特殊天象的产生,比如极光,又比如幻日。

    [​IMG]

    幻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由于天空中大量漂浮六角形冰晶整齐折射太阳光线,从而在真实太阳位置两侧产生两个太阳的虚像。幻日在英文中的名称是 Sun dogs,直译是日狗……没查到相关的来源,求知友科普。

    [​IMG]

    [​IMG]

    幻日近景

    [​IMG]

    极地气候多变,在 BBC 的纪录片中主持人不幸遭遇了风暴和公路滑移。当我还在侥幸走了这么久还没有遇到极端天气的时候,用长焦镜头看到了远处平行的云团,终于明白,该来的总会来的。

    [​IMG]

    进入风暴

    在东北的居住过的人一定都知道白毛风是什么。当我们抵达风暴的边缘,已经是日落了。这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强力的风暴可能将公路和车一起吹走(事实上我们经历了一次停车时车被风吹动的情况),并且大部分路段能见度目测只有 5 米,完全看不到路面,只能靠路边的定位标识来缓缓行进。

    [​IMG]

    视频截图:黄昏时风暴的中心

    [​IMG]

    再向前行,风更加强累,一侧的路和标识已经完全被积雪埋没,只得以 10 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一边找路龟速前行。

    [​IMG]

    半路经过的护路站,跟工人简单的说了几句,得知这场风暴已经持续了 5 天 5 夜,而目前的状况还算是比较好的(不知道他们认为的糟糕状况到底有多糟)。临走工人还不忘了跟我们说一句你们很勇敢嘛。

    [​IMG]

    [​IMG]

    终于看到天边的一点灯光,在风暴中行驶了 60 英里之后,终于到达了死马镇,图为死马镇营地。

    [​IMG]

    开门是这番景象。

    死马镇仍然在风区中,然而由于周边建筑较多,所以显得风小一些,但是风冷还是低至零下六十多度,出门如果有任何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一分钟之内就会被冻伤。

    所以必须穿成这样……

    [​IMG]

    第二天一早出门观察周遭,小镇有许多油田工人的公寓,以及一个机场和其他一些附属设施。

    [​IMG]

    [​IMG]

    机场,居然在这种天气还有飞机起降,看来飞行员都是老司机!

    [​IMG]

    更多的雪地履带车

    [​IMG]

    一种可以移动的集装箱住宅,下面是雪橇,可以用履带车拖着到处走。

    在回程途中驶出风暴区,看到的超级幻日,也许是对我们一路艰险的一种回报。

    [​IMG]

    彩蛋:

    [​IMG]

    美术短片,行走于风暴中心,能看的朋友可以一看。

    YouTube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