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怎样看待《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4-2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事实是……

    [​IMG] 孙亚飞,分子美食家/专栏http://zhuanlan.zhihu.com/renchouduodushu

    先说这篇文章本身。

    我们知道,如果一篇文章的观点前后出现矛盾,那么很可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隐藏观点。请看文中的几句话:

    开头一句亮出观点——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是昂贵的还是便宜的牛仔裤,都意味着罪恶。当你走进一家快时尚品牌人声鼎沸的卖场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往往是在货架上堆积成山的牛仔裤,各种深深浅浅的蓝色看起来是如此地令人着迷,蓝色,本就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减压色。

    最后总结陈词——


    少购买快时尚品牌的衣物,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购买质量过关且耐穿的经典款衣物,减缓衣物换新的速度。少买做旧款式的牛仔裤,如果可以尽量购买原色款,买了牛仔裤也减少洗涤次数,自然晾干。

    另外,文中还提到——


    我之所以屡屡在文章中嘲讽快时尚品牌,因为它们要为牛仔裤制造的罪恶承担最大的责任。它们的经营策略是用质次价低却紧跟流行趋势的服饰来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以及——


    现在舆论的趋势是嘲笑新富阶层对于奢侈品牌的无脑追捧,认为他们是“人傻钱多”,花几万块钱去买一件衣服一个包,真是浪费钱。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残酷的真相,当今社会真正的浪费,并非是高消费群体对手工制作的奢侈品的盲目追捧,而恰恰是中低消费群体对粗制滥造的快时尚品牌的过度消费。

    如果单纯看文章所用的证据,最终的结论应该是彻底封杀牛仔裤,别说什么快时尚品牌了,就连 Levi's 和 Lee 这些以牛仔裤闻名的品牌,还有各种包括我在内的一般人叫不出的高端品牌,都不应该幸免才对。

    也就是说,作者的主要意图应该还是在抨击快时尚,这是作者对时装界的专业态度,跟罪恶或者污染的关系并不大。当然,为防我小人之心,不妨可以邀请作者本人解释。

    看到此,也许读者会觉得我是准备开撕。不过恰好相反,我只是想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点码。


    再来说说这部纪录片。

    纪录片不长,45 分钟,讽刺的是,进入正片前的广告就是 Lee 牛仔裤,大概是关键词拟合的吧。

    纪录片确实拍得很不错,安利一下。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部纪录片表面是对“牛仔裤”的批判,其实深层攻击的还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尤其是在服装行业——像中国,没有好的品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却把污染留在国内。

    除了污染,片中其实重点谈到了劳动保障等问题,考虑到片子是在 2012 年出品,那个时候之前一段时间,也正是珠三角服装加工业非常困难的时期,如果现在再去采访,劳动保障或许已经提高不少。

    而在片中谈到的污染问题,我个人觉得反倒是该片最不专业的地方了——当然,我不讳言,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所找的第三方专家是来自倾向性比较明显的绿色和平组织,而不是单纯的测试机构,所以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抱歉,我真的很不喜欢用视频截图来说明问题,就把解说词抄过来了):


    “Manfried Sanden 着力于一个抵制在纺织工业使用化工物的宣传活动。”

    ——根据我微薄的德语基础,我能看出这句话翻译并没有错。就算这里所说的化工物是指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这句话也是极不专业。纺织工业重度依赖化学工业的发展,让纺织工业回归自然,我真的想象不了还能穿什么了——要是抵制者都能穿着树叶宣传,我就信了。而且,这句话也正符合我前面所说,绿和组织是倾向性明显的组织,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先站队再研究,是政治行为而非科学行为。

    这名环保者在片子中并没有给出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不管专不专业,牛仔裤行业造成的污染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很严重。


    关于污染。

    在题中所说的文章里,其实文字部分很少,除了视频截图以外,基本都是对服饰的一些理解。那么关于污染的干货,只好我来添补了:

    1、牛仔裤的污染真的很特别吗?

    确实生产牛仔裤造成的污染比较高,但在服装纺织行业来说,并不能算很特殊。

    纺织行业,有没有牛仔裤这一项,都是水污染排放的大户。2011 年,全国纺织行业污水总排放量达到 24 亿立方米,其中印染这个环节的污水量大约占其中的 80%。印染显然不是牛仔裤这个产品才有,我们所穿的绝大部分服装都会使用。

    从地域上讲,珠江口确实污染严重,但杭州湾、长江口以及太湖区域也是重灾区,并不值得把牛仔裤这一项单独拿出来讲。

    2、牛仔之都新塘的污染严重吗?

    严重。

    中国一年生产 5 亿条牛仔裤,其中 3 亿条出自新塘镇,之所以会很严重,产业过于集中才是大问题。这 3 亿条牛仔裤从纺织到印染再到后续加工,耗掉上亿吨水是妥妥的。

    至于有多严重,还是上数据吧。

    广东省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mg/L):Cr-42.3,Hg-0.044,Cd-0.026,Cu-12,Pb-22.5,Zn-29;

    而新塘镇的平均值:Cr-51.49,Hg-0.42,Cd-0.93,Cu-147,Pb-90.04,Zn-450.23;

    多个监测点的检测值都超过土壤二级污染标准,镉、汞、锌三种金属尤其需要防治。

    (张黎黎,广州市新塘镇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3)

    牛仔裤是新塘镇的支柱产业,这些污染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行业。

    3、纺织污染物的影响大吗?

    我们平时所用的染料很多都是有毒的,这一点早已很确定,漂白或洗涤过程也一样,这也证明了前面的观点:纺织业重度依赖化工业。

    来几张表看一下:

    [​IMG]

    [​IMG]

    [​IMG]

    上面这些是印染工业中使用的一部分原料,还不全。

    (王振东等,印染废水的污染与控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1)

    我想没有必要一一去解释这里面哪些东西有毒哪些东西破坏环境了吧。


    是不是又中国特色呢?

    是,也不是。

    中国特色的部分在于,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资源得天独厚,在纺织上点的技能点又太多。

    根据统计,中国的棉丝产量全球遥遥领先,麻的产量与印度在争头把交椅,毛的产量仅次于澳洲。所以综合下来,我国天然纤维的产量占全球 28.26%。

    天然纤维是天时地利给的,谁曾想,化纤上中国也是独占头把交椅,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我国总的纤维原材料,占到全球的 44.5% 之多。

    除此以外还有人和的因素,中国人口多,纺织业的人口也多,纺织业的人才也多,所以原材料充足的前提也就促进了一个结果——纺织业异常发达。我们总是批判用袜子去换飞机的买卖,但可曾想过,中国一国的纺织业规模几乎可以和剩余所有国家总和抗衡?就算我们会造飞机了,造袜子也仍然是我们的强项。

    至于说污染,中国目前纺织业确实要比发达国家严重,但并不是像纪录片里所说的,西方国家就没什么污染。统计结果发现,单位产品的污染,中国是发达国家的 1.2-1.8 倍,发达国家之所以敢吹牛说没污染,只是因为他们不生产。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污染问题,包括有毒化学品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呼吁大家都去买贵的衣服就能解决的。贵的衣服,会让制造商的利润更高,于是他们就会花更多成本去解决污染问题——抱歉,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理想。当然,我们也知道,一些大牌企业会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必须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生产,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验厂,其中也包括环保标准——但是你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避免环保主义者给他们的供应商惹麻烦,而且如果亲身经历过国际大牌公司的验厂之后,你一定会明白,这些西方跨国企业在伪善的道路上已经走了有多远。送死你去,背黑锅也是你来,所谓的验厂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逻辑关系(当然这里也要为巨头们洗洗地,很多时候对供应商严格审查的初衷还是好的,但买办们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

    2012 年,中国的几个环保组织对 49 家服装品牌的供应商进行调查,其中 47 家企业的供应商都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仅有两个品牌幸免。

    (矫月,证券日报,刊登于《商场现代化》2012 年 8 月刊)

    那么,是不是穿天然的衣服堆环境的污染就小呢?

    当然这里所说的“天然”只能说是相对天然,就是非化纤的棉、麻、毛、丝这些。

    不过,这也是想当然,因为事实正好相反,化纤类原材料所用的各种纺织助剂其实少于棉麻毛丝,这是因为,化纤的成分比较单一,不需要太多处理,而天然原料,需要有很多工序去除其中的杂质,或是改变其表面特性,才能够最终被应用。

    所以老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只要一天没有回归穿树皮的年代,我们都在给这个地球倾倒各种纺织污染物,跟穿不穿牛仔裤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是某些品牌的牛仔裤了。

    所以,抵制某些品牌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和抵制丰田车就算抗日异曲同工。要真的想为环境做点事,不妨先做好最基础的两件事:

    1、如果你在环保相关行业(无论是你在造污还是在去污)内,那么还是请潜心研究自己的工作,用技术手段控制污染排放,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同时,也不要因为自己行业的利益,去说一些违心的话,有污染需要正视,捂着瞒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如果你和这些行业无关,多做一些公益活动,推动环保的相关立法;我一直不主张非专业人士过度解读环保方面的技术问题,比如说印染行业,你要是连偶氮类染料的前世今生都一概不知,说再多也不过是空谈;但是推动立法是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助力的,在这次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事件上,我也和很多人讲过,这个事件是个悲剧,但它的发生,是推动土壤污染立法的一个契机,所以我花了整整一天,写了一篇关于土壤污染与治理的文章,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一现实。

    最后,再次感谢这篇文章,尽管关于污染与环保的内容并不专业,抵制某些产品的观点也和我相左,但给了很多人一个知悉问题的窗口,特别是一些根本没机会读到我这篇评论的人。


    本文参考引用了不少数据,转载前务必与我本人联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另,文中提到的土壤污染一文,可移步我的专栏一览。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