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家庭美食照片,没有专业的工具,做到这样也很棒 穆穆vintage 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写。因为我拍的图并不是“专业到位的”,但是应该会有点借鉴意义,写出来供参考。适合普通人阅读,我会分享拍摄要点。仅供参考。3.28 更新几张图片。 关键词:非专业非完美光线,自然光,家庭美食照片,氛围至上,实现相对容易。 一般专业到位的美食照片,除了菜品颜值高,还要有合适的布景,以及完美的打光,专业不浮夸的后期处理手法,高端的商业美食摄影更是要求严格。 而我更多的追求氛围,拍摄方法简单,只用自然光和反光板,器材多数用单反,不用闪灯,大多时候三脚架也不用。比如下面这张,自然光(黄昏前窗台射入的光线逆光拍摄),食物是外面某连锁蛋糕店买的。 类似的光线还有这一张,面包同店购买。背景板都是深棕色的,但在这样的光线下,会自然泛蓝,非后期调的蓝色。 在家庭美食摄影中,当你同时担任厨子、拍摄、灯光三重任务时,往往很难兼顾,尤其是灯光,菜品和布景很多普通人也可以做得很好,但在家里支起两盏商业大闪灯是不现实的。另外,美食摄影和吃美食一样——新鲜的才好,所以拍摄时间很有限,我一般会提前布景,食物熟了直接拍。 比如下面这张,从下午 4 点开始准备,烤箱运作的过程中来布景,熟了后直接拿到盘子里一拍就好了,1 小时内全部搞定,然后 5 点刚好可以吃了。光线同样是日落前阳台的自然光(这个光线屡试不爽,欢迎尝试),这次是顺光,照片偏黄是开了屋里的暖黄色顶灯。 一样的背景板,类似的色调,再回顾一下逆光,可以感觉下有什么不同。 我的拍摄相对简单,更追求氛围而不是细节,多数回避掉打光的问题。其实我也有两盏专业的金贝大闪灯,拍商业的餐厅美食会用,但家里空间真的施展不开,至今没有勤快到在家里支起灯来拍…… 这张也是,午后窗口的逆光(比前两张拍摄时间要早一点)。 如果做完菜已经晚上了,也没关系,注意调整色温。这张彻底黑天后,室内光线下拍摄。 其实我所谓的氛围非常的暗黑风,不知道为什么特别钟爱偏暗的风格。我保证从下一张开始光明一点! 下面这张,晴天室内的自然光拍摄,这次要离窗口远一些了,因为晴天中午的自然光很硬,而室内离窗口较远的位置比较适合拍,光线均匀。盘子左边 7 米左右是窗户,从盘子右边的小阴影可以看出光的方向。 这张和上图的光线基本一样,换了个角度拍。我做菜水平一般,尤其好多菜是做好了临时想拍,压根没怎么修饰,经常被人吐槽刀功差什么的。 同类图都放一起,也是中午室内拍摄。这张可以看出我的烘焙技术属于初学者的水平,不过,新手也要折腾,既然烘焙做不好,就找借口说我精力都用在拍照上面好了。 阴天的白天也比较好拍摄,光线柔和。这一张是逆光白天拍摄。 说完光线说下拍摄角度。下图的角度是最简单可靠的 45 度角,有个好的桌布或木板,主体食物放在在画面中间偏右的位置,一拍就行了。用途广,大多食物适合。 和上图类似的角度,只是从平的盘子变成了大碗,另,这桌布得多出镜几次才划算。 当然,食物在中间偏左也可以。 也可以竖着来。 当菜品侧面拍比较困难的时候,试试从上往下俯拍吧。这个麻辣香锅辣椒放得少,当时在家给朋友做的,朋友第二天考试,我没敢放太多辣椒。拍摄非常简单,出锅后,铺桌布,踩凳子从上往下拍,2 分钟搞定。(光线:阴天下午晚些时候,夏季) 俯拍更有画画的感觉,搭建一些元素,平铺开来。(光线:阴天白天) 这个也是,俯拍。展示细节。(光线:阴天白天) 然后说说拍摄内容,一般来说西餐很好拍。尤其颜值高的专业厨师做的西餐,想拍丑很难哎。这是朋友开的德餐厅的美食。因为是商拍,用了一个小闪灯在后方补光,离机闪(当时自己一个人去,不方便带大灯)。 德国大使馆开放日活动,我负责活动拍照,顺手拍了活动现场的美食。 中餐的话,颜色鲜亮的比较好拍,颜色暗淡的会比较难。比如我尝试多次毛血旺的拍摄都拍不好,心塞。这种亮一点的会好很多,应景地加上民族风的桌布。 另外拍水果也是可以的。 最后说下摄影器材和后期处理。前面提到过,在家不用闪灯,有时用反光板,基本也不用三脚架,大多时候用单反。镜头的话,35,50,135 都用过,后来发现还是百微(100mm 微距)更好用啊。如果不用单反也是可以的,现在很多微单能力也很强。 我一般美食照片很少用 RAW 格式修图,我觉得 JPG 的色彩更喜人。只要前期注意点光线,不出现光比过大的情况,JPG 完全可以处理。 处理软件是 PS,主要调整细节,将食物主体提亮,环境压暗。然后是色调,看起来比较暗的那个系列基本都用了滤镜加强氛围,VSCOCAM 和 alien skin exposure 都可以,不熟悉的可以百度。白天比较亮的一般没用滤镜。 以上过程听起来可能还是略麻烦。那么最值得一提的,最简单的,是前后期合一的手机。比如下面这张。iPhone5s+hipsmastic 直接拍,按一下就行了,因为相当于前期有了滤镜,所以无需后期。也可以用手机普通模式拍,然后用各种修图 app 来处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