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加拿大麦克默里堡 (Fort McMurray) 的大火有多严重?会产生哪些影响?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5-1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大灾变、全城 10 万人紧急撤离,说的就是加拿大这场火灾

    相关链接:加拿大发生史上最恐怖灾难:10 万人逃离

    [​IMG] 知乎用户,纠结者

    从生态和全球变化的角度看待这次的影响。 石油,森林,火灾,这几个名词一起出现在 Fort McMurray,背后的草蛇灰线,可能还不那么为人所知。

    应该还会在其他的媒体写一篇相关的专栏。这里也算是先写一点相关的内容。

    首先提一句:某种程度上,对于「森林火灾对气候的影响」这一问题,公众的关注是缺失的

    若非这次的火灾临近 Fort McMurray,而是在某个无人区,几乎可以断言,一定不会受到现在这种程度的关注;虽然这意味着这次的大火,不比其他的森林火灾有更多的损失。火灾出现在发达而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以往的平静和富饶与灾难过后的强烈对比,加上媒体的报道强度,确实容易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度。

    回想一下,之前在新闻当中听到「某地发生森林火灾」,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关注程度有多少?森林火灾可能给自己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有过关心?

    卫报在去年末的巴黎气候峰会召开时,报道了印尼在 2015 年全年的森林火灾。这一报道又引发了多大的关注?这里不提,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关心吧?

    而对于森林火灾的影响,大众对超出「火灾」层面的认知和了解,也还十分匮乏。

    一方面,自发的森林火灾,实际上是生态演替,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续命[划掉]延续生命的必要条件(譬如澳大利亚的桉属等富含挥发油的易燃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只有火灾烧掉成年的个体,种子才有机会在燃烧后的灰烬中萌发);另一方面,人为的森林火灾和全球变化所造成的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改变,正在进一步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

    推动人类社会工业化的最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本身就是远古的森林和其他各种生物,经过漫长年代和地质事件演变而来的产物。地球演化出现在的生物圈,与历经亿万年的生物演化密不可分:一方面,生物的演化已经成为常识,现今的生命几乎没有一个(可能 J. C. Venter「人工合成」的细胞算是例外)不是远古先祖的后代;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基因的延续,远古生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影响和无意识的改造成果,也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光合作用的出现,使得地球大气逐渐由还原气氛变为氧化气氛,也为臭氧层的出现带来了物质基础;臭氧层对宇宙射线的强烈反射,削弱了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辐射强度,使得生命「登陆」成为可能。

    繁盛的蕨类森林,一方面使得大气含氧量继续上升,甚至远超现在 21%这一比例,支撑了某些巨型昆虫的生存;另一方面,其自身的支撑材料——纤维素,由于难以被微生物分解(至今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效率,相比其他生物物质的分解效率,都要低很多,甚至低几个数量级),大量积存,经过地质变化掩埋于岩石圈,演变成今日的煤炭。至今化石燃料这一碳库当中,最主要的依然是煤炭(3510Gt,化石燃料一共也不过 4130Gt)。

    相比之下,大气的碳含量约为 720Gt,海洋则是又一个巨大的碳库,约为 38400Gt,其中有机碳约 1000Gt,剩余的无机碳主要贮存于深层海水中。而陆地表层的有机碳的总量约为 2000Gt,活体和死亡的量大致各站一半。

    由此可见,化石燃料是曾经的森林,是重要的碳库,也可以看出,不加节制地使用化石燃料,为什么会成为影响全球碳循环平衡的重要干扰。

    如果说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象征着时间积存的碳的施放,那么,这一次发生的森林火灾,则是地表有机碳的施放。

    泰加林[欧洲称 Taiga,源于突厥语或蒙古语] / 北方针叶林[加拿大称 Boreal Forest,北方森林,而 Taiga 一词则指代更北方的苔原]的森林火灾,对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权重,比一般的森林火灾更大。北方针叶林是十分重要的碳库,这里的森林生长缓慢,凋落物也由于整体的低温,分解速度远低于其他地区的森林。大量的森林蓄积量,不仅仅意味着大量未开发的木材资源,其本身就是被固定的二氧化碳的产物;而林下的凋落物,也是「死亡」的有机碳的最重要的汇集场所。而这一切,在火焰的面前,都无从封印,很快释放到大气当中。

    日渐上升的全球平均气温,则意味着更加漫长的夏天;对于靠近极地的区域,特别是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也意味着比其他地区更加剧烈的升温幅度,特别是在冬天。永久冻土层的解冻,意味着这些地区浅层土壤中甲烷的逸散,也意味着微生物活动成倍的加剧,分解作用的加强。不论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是无氧发酵产生的甲烷,以及其他的气体,都是温室气体,特别是甲烷,其温室效应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只是在大气当中含量远小于后者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科学家认为牛屁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反刍动物靠肠胃微生物无氧发酵纤维素来产生营养,这一部分伴随甲烷的产生)。

    而对北方针叶林的火灾,生态学界有相关的研究,但仍然算不上热点。

    在 Google Scholar 搜索关键词「boreal forest」以及「fire」,相关的 Paper 并不算多,不少也算不上新近。引用最多的几篇文章,发表时间最近的也是 2006 年,已经是 10 年以前。

    这一情况也事出有因。生态学的研究,本身的时空尺度就比较尴尬,说大不大,说小却一点也不小,一个研究,数据收集或者完成实验,经常需要数年时间。譬如 2006 年发表的 The Impact of Boreal Forest Fire on Climate Warming 一文,研究的对象是 1999 年 7 月 11 日至 18 日发生在阿拉斯加的 Donnelly Flats fire(过火面积大概 7575 公顷 /18720 英亩,跟这次 Fort McMurray 的火灾大概在一个量级)。文章对火灾影响做出了从燃烧算起超过 80 年的估算模型。火灾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也直接释放了大量内能,同时烧掉的森林不再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确确实实就是此消彼长。

    这一次森林火灾,除开经济和社区的影响,不出意外,也会成为又一个经典的研究 the impact of boreal forest fire on climate warming 的对象。

    实际上,全球变暖本身对于森林火灾的频率也有影响,也有相关的研究和 paper。这里不做展开,以后可能会补上相关内容。

    疏于作答已久,先简单写到这里。

    利益相关:本科生态学专业。全球变暖及全球变化生态学(Global Change Ecology)关注者。

    再多提一句:一味地为反对而反对,不是理性的行为。

    某回答中提到如下内容:

    对于灭火方面真的只是只言片语,而且更多将火势扩大推卸给大自然,什么天气干旱,大风什么的,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救灾的!一个很明显的数字,随着火灾扩大,消防人员人数却大大递减,真的是一副 ”我们把灾民就出来了,大火控制不了,它爱烧到哪里就烧到哪里,反正烧不到居民就行了“ 的态度。​

    全球变暖导致森林火灾频发是一个事实,寒带变暖幅度更大,火灾频率上升不是在简单地推卸责任。应该说这是全球变暖的后果之一,不是简单说「政府推卸责任」就能够解释的——要说也是在应对碳排放方面令人失望,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全球都不得不承受一些后果。

    有高票回答提到火灾发展非常迅速,针叶类也确实有干燥易燃的特点(譬如松香等各种树脂),在人力无法完成扑救时,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小人员损失,甚至在外围制造隔离带,都未必来得及。这种情况下,投入更多的消防人员,对于扑灭火灾无济于事,反而增加救火人员的风险。

    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点,人类的力量,在大规模的自然灾变面前,实在谈不上「人定胜天」。譬如 土库曼斯坦的的地狱之门燃烧了 44 年跟地球变暖有关系吗? - 自然科学 这个问题提到的大火,不管哪国政府去集中力量办大事,都很难说有什么有效的办法。

    不是自己了解的事情,想当然地做判断,只怕是不太严谨的。

    情绪的发泄当然容易得到认同和点赞,但这种宣泄,也仅仅是一种宣泄罢了,既不能让人明白事理,也不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反而制造了对立。

    References:

    Falkowski P, Scholes R J, Boyle E E A, et al.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 test of our knowledge of earth as a system[J]. science, 2000, 290(5490): 291-296.

    Randerson J T, Liu H, Flanner M G, et al. The impact of boreal forest fire on climate warming[J]. science, 2006, 314(5802): 1130-1132.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