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WWWWWWW,可文可理 / PlayTask/游戏化 为什么前排没有推荐《56up》的? 这不科学! 这不科学!! 这不科学!!! 不夸张地说, 在我看过所有的电影和纪录片中 《56up》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片子,之一,另一部是第一次看到的某国某动作片。 我出生在底层阶级,非常底层的那种。 从小父母就期望我未来能突破身边的小圈子。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离开贫困,追求自由的幸福。 如果你跟我有一点点相似。 或者你对阶级流动和固化、婚姻、人生的可能性以及任意的人生问题感兴趣。 那么 一定! 一定! 一定! 要 认真! 完整! 地看《56up》 人生七年 8 (豆瓣) 看完回来给我点赞! 这绝壁不是什么鸡汤。 全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好了开始介绍。 《56up》是《人生七年》的第八部, BBC 从 1964 年开始拍第一部人生七年——《7up》。 在《7up》中,他们找了 14 个来自不同家庭的 7 岁孩子,记录他们的想法、性格、家境…… 从那以后,BBC 每过 7 年会再一次找到这 14 个人,14 岁,21 岁,28 岁,35 岁…… 直到了《56up》,时间已经是 2012 年。这片子里已经记录了这 14 个人在这 56 年动态的成长与变化。 从这 14 人的大半辈子里有太多太多的看点和让人深思的地方。这里也蕴含了很多社会性的东西。 不同的人必然都能够在片子里领悟到不同的东西。 我看到了英国的阶级固化、高等教育对于阶级流动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的阶级固化也在慢慢深化) 7 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 Andrew 和 JOHN 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重复父代的老路——好学校、好工作,过着上层优渥的生活。 三个来自中产家庭的男孩一位走进了精英社会,两个依旧中产。 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自己,也常与失业相伴。 这结论在中国也成立, 之前有个北大社会学的知友给了一个数据: 北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的出境率是 30-40%, 而另一个普通大学的出境率还不到 1%, 这就是家境带来的巨大差距。 悲观的人会说“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出贵子。” 乐观的人会看到“即使出生富人家庭,也会有面临颓废的人生阶段;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会有乐观面对人生、不理会阶级不公的”。 我没有悲观,也没有乐观。 这对我最大的影响反而是: 我摆脱了精英主义。 曾经我受高考教育的影响, 以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努力多少就有多少回报。 我的成果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 这么想没错,但这么想多少也会觉得, 一个人没有做好某件事情,一定是因为他不够努力,这怪他自己。 其实,一个人的野心性格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和经济条件。 我们虽可能来自底层,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是走进了高等教育。 成为“逆袭”道路上的佼佼者,成为 30%、10% 或者 1%。 但是那些 70% 90% 99% 呢? 他们可能是我们的一个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后来辍学打工了。 以前我会觉得,他们不好好学习,怪不了别人。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后来又学了社会学, 感叹我当初多么愚蠢。 我们不过是有不同的资源罢了,这资源不单指家庭教育,还有智力性格经历。 再者,拿自己的价值审判别人,又是大忌! 我还看到了人生漫长,有很多机会和经历。 对于年轻的人来说,生活阅历浅,容易陷入眼前的苦闷中难以自拔。虽然家庭出身和性格雏形都在人生早期就已经定下来,但后面改变的机会还有很多,这里指的改变不是冲破垂直的阶级界限,而是自己的心态以及生活状况。21 岁时眼神阴郁颓废,可能在 28 岁时因为步入婚姻这个新阶段而让心态发生了大变化,尽管性格是不可能完全改变的。35 岁时仍贫困潦倒,也许会在 42 岁时生活的经济状况就慢慢好转了。也许在人生的青年及中年阶段都活在阴郁和对生活的怨愤中,到晚年也有可能变得平静开朗。人生的转机不是只局限在早期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你错了前面的这些机会,后面还会有机会的。虽然人只能专注于眼前的生活,无法预知未来,也不能只寄希望于无法确定的未来。但想着未来还会有机会的,就是对自己的安慰,生活也就少一点痛苦。也许你现在抱有的这个想法,就是在酝酿你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那个转机。 我能写的,只是部分的部分,人生 56 年,怎能用几句话概括。 所以,快去看! 或许关于人生的问题都在里面。 因为我们每个人,也不过就是这 14 个人的排列组合。 看到评论里大家有点消极,这并不是我的本意。 我是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有所改变,更平和地看待周围。 放心吧,努力没错的, 因为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在多种条件下才能产生的稀缺资源。 感谢我们的各种经历,能够让我们一颗努力的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