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节气手帖】小满:陌上桑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5-22.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看到这棵树,我就想起丰腴阴柔的传统江南女子

    [​IMG] 蔓玫,旧书《节气手帖》各电商平台有售。

    我总有个奇怪的念想。植物们落在眼里,往往叫我想起形形色色的人。如松柏是外刚内柔的硬汉,垂柳是风华绝代的公子,女贞是恒久忍耐的少妇。至于桑树,它叫我想起一位网友的譬喻:如吴越一带潇洒的民女,一袭青衫,手执短剑,翩翩作陌上舞。那样子看起来淳朴天真,实则已过了眼、舞尽了的,是千年的桑田沧海,风姿起伏。

    我不知道你是否会认同这样的譬喻。但不能否认的是,桑树确是少有的,与女人们有深深羁绊的树木。中学时我们都念过《诗经》里的句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即有丰腴之态,树与人的风姿就此跃然纸上。晚一点,既有以秦罗敷为首的采桑女们,素手红妆,映衬碧叶青枝,活跃于一众诗词曲赋。桑树里较低矮的一类,更被称为「女桑」——以其身姿娇小,有若女形。所以,你要是与我说桑树身上没有同出一脉的阴柔美,我是不信的。

    [​IMG]

    (图:清·胡三桥《采桑女图》。并有文征明诗:「茜裙青袂谁家女,结伴墙东采桑去。 采桑日暮怕归迟,室中箔寒蚕苦饥。 只愁墙下桑叶稀,不知墙头花乱飞。 一春辛苦只自知,百年能着几罗衣。」)

    又岂止是身姿。以桑为起点,才有蚕的故事,乃至丝绸的故事,这一整套体系,在传统的社会分工中都应属于女人。我小时候,每年春天,班级里常会突如其来冒出来历不明的蚕:小小的一条条,趁上课老师不注意的间隙,从一个文具盒转移到另一个。偶尔能得同学分上几条,带回家里,便一定央求长辈弄来最嫩碧的桑叶饲喂,一日日看着它们生长,蜕皮,逐渐变得白胖肥圆。及至吐丝时,便抬起身轻轻来回摇动,很努力的样子。但终归是虫。所以也有小孩子怕。好在我不,以手指轻轻拈了,放在掌心,那清凉饱满的生命力,遂透过肌肤,痒痒地传入。

    [​IMG]

    (图:蚕与桑叶。图片来源:世界初!カイコのキメラDNAで安くて安全なインフルエンザワクチンができるらしい

    我后来读过干宝的《搜神记》。里面有一则故事说,一户人家的父亲远征,为女儿所思念,遂对家中的白马说:「你若能把父亲带回来,我就嫁给你。」白马闻言而出,果真很快地带回了父亲,那女儿却反悔,怂恿父亲将白马杀了。剥下皮来,悬示于墙。原以为故事就到此为止,却不想那女儿仍不解气,一日奚落马皮说:「你不过是个畜生,怎能求人为妻呢?」马皮腾空而起,卷起她飞走,遥遥地挂在了一株大桑树上。父亲找到的时候,被白色皮囊包裹的女儿已不再有人形,而是成了一只做茧的蚕——对小孩来说,这故事是有些诡异的。但我不知为何却总觉得悲凉:是因为略显诡谲残忍的结局背后,白马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爱么?

    这故事流传后世,被加工成许多版本。不一而论。总之桑与蚕,与女子的因缘,从此是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了。每每邂逅桑树,心里的柔情便无来由平添几分,且见它枝条舒展,绿叶婆娑,摇动我一身斑驳光影,也很像是某种心照不宣的呼应。

    [​IMG]

    (图:卢延光《蚕女》。后世多为年轻女子为蚕神化身,这一版本显然是借鉴了《搜神记》等记载的传说。)

    好了,对你来说,这也许是些无用的念想。正如五月过后,日子一天天暖濡起来,蚕的一生走到尽头,农家始煮茧缫丝,空留一树桑叶从此也不再有用武之地。但另一个好处来了——桑葚成熟,由青涩转嫣红再至深紫浓黑,对不养蚕的人来说,更为喜闻乐见。路边有老农常以担子挑来,与樱桃、枇杷一并售卖。樱桃红鲜,枇杷黄熟,桑葚的深紫许是不够抢眼,遂往往衬以碧青桑叶。都是一旦错过就不再的时新鲜果,甚至无需耗费力气叫卖,走过的人多半已忍不住,有意无意要多看两眼。但我并没有在街上买到过味道很好的桑葚:它们总有些急于求成的寡淡,又或者来不及与时光抢夺脚步,便匆匆熟过了头。

    你是不是以为我要讲一个关于「童年的桑葚有多甜」的故事?不不。事实上,从小到大,在它们身上我都没有品尝过极致甜美的味道。失落感也许只来自内心过多的期许,那些风华正茂的故事,也为古人们众口一词,个个都满口说它的好。他们说体虚的人吃了,能强筋健骨,垂垂老矣的人吃了,白发又变黑,兼耳聪目明,延年益寿。这当然都是夸张;但古时遇着歉收,食粮短少,倒是确实会拿桑葚来晒干,或磨作膏,以备充饥。吃着吃着,就想起从前的好日子,于是说的人当了真,听的人自然也就信了。

    [​IMG]

    [​IMG]

    (图:由青转红至紫黑的桑葚。图片来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87384485@N08/14321913103https://www.flickr.com/photos/debcll/4810448180

    桑葚偶有的一点不好,大概来自它颜色深浓,汁液弄到身上,不容易洗干净。我念书时,曾与好奇的小伙伴一起在林间偷采桑葚吃,走出树林,两人俱作若无其事状,被染成胭脂色的手指却出卖了我们。但那又何妨?桑葚也有白色。一粒粒如乳酪晶莹,又带一丝黑色斑纹,隐约间仍叫我想起当年的蚕。呵,喂饱了虫,又来喂人。我们的吃穿用度,它一口气解决了两样。真是一种慈悲为怀的树。

    [​IMG]

    (图:白色桑葚,似多产于北方及欧美。图片未知出处。)

    李白曾写: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我很爱这两句。感觉上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柔时光。有这样的情景,意味着那风日一定很好,粮食一定丰足,女子衣襟轻曳,款款而来。至于接下来是被官员调戏,还是被情郎辜负,都是尚未发生的桥段,暂且不用为之操心,需介意的只是今日的蚕有无喂饱,那枝头的果实是否已次第长大,渐渐青红玲珑。我想起别人书中写的句子:「世上最常见的是名与利,最难得是良辰美景。」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