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法证经济学(Forensic Economics)1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6-1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警察执法时到底公不公平?这个经济学家让数据说话

    [​IMG] 猪月,经济学爱好者

    Forensic Economics,中文没有找到太靠谱的翻译,姑且按自己理解译成法证经济学。个人看来,这可能是经济学最好玩的分支之一。首先,它管用,经济学家拿自己的技能来告诉你,一件事情是不是你想的那样。其次,它好玩,这些文章都带着有趣的故事,做出结果的方法也常常让人拍案叫绝。最后,它比较简单,比较少用困难的模型。了解现实生活,思维灵活到几近“不择手段”的地步,是这一派文献鲜明的特点。

    有一件事情,大家都觉得它发生了,但是不能或很难直接看到。现在经济学家用令人信服的办法说,这件事确实发生了,这就叫法证经济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腐败,还有垄断。有些事情每个人都清楚怎么回事,但如果是正式场合,比如诉讼,“大家都知道”不能作为有效力的论据。这时候如果有办法去证实,贡献会很大。很多经济学家都会就专业问题出庭作证,这时他们就是在用法证经济学的办法。除了捕获违法犯罪行为之外,这套办法还可以用来观察对经济有影响,但难以直接测量的变量。

    这篇专栏文章旨在为法证经济学做一比较浅明的介绍,主体内容来自 Zitzewitz 于 2012 年在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发表的文章。Zitzewitz 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法证经济学常用的五种方法,在每一类方法下都列举了大量文献,总共是 150 篇左右。限于学术论文篇幅,Zitzewitz 对很多文献都只做简单引用。专栏优点就是不受限制,行文内容和顺序都会跟着 Zitzewitz 走,但对例子介绍会比原文详细一些。按照他的说法,法证经济学精髓不在研究内容,而在探测隐藏的行为。

    在开始介绍方法前,Zitzewitz 给了两道开胃菜,都是非常经典的文章。第一篇是 Heron 和 Lie 关于倒签期权(Options backdating)的研究。2002 年 8 月之前,SEC 对企业授予管理人员期权监管比较松,只要在 45 天之内报备即可,这意味着公众不清楚期权究竟是在其中哪一天授给管理层人员的。这个空间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行权价越低,期权价值越高,管理层越喜欢。其次,平价期权,就是签出时股票市价等于行权价的期权在税收和会计处理上都有优惠。在 2005 年之前,如果发放的是平价期权,会计上记录的成本费用是 0。所以,企业高管有激励把期权倒签到过去一段时间内股价最低的点,再把它伪装成当时的平价期权。

    [​IMG]

    倒签期权不合规,但只有管理层能真正搞清楚有没有这种问题。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中小投资者监督无门。Heron 和 Li 想到了一种办法: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不同日期股票收益率应该没有明显相关性。现在,如果真的有倒签行为,无非是两个可能:管理层有内部信息,知道过几天有重大利好,然后给自己签期权,股票一涨就获利;管理层没有内部信息,但在发了期权以后选择倒签回过去股价最低的一天,再伪装成平价期权。这两个问题都会导致独立性破坏,前者导致问题类似内部人交易;后者是通过掺入没有实际发生的交易,改变了历史上的收益率。无论是哪种情况,收益率都会显示出上图的模式:在期权名义发行日之前更低,在发行之后异常走高。观察这个差就能揭示倒签问题的严重程度。

    [​IMG]

    上面的分析很粗略,要揭示因果需要更多分析。SEC 在 2002 年收紧相关法规,要求向管理层授予期权的行为必须在两日内报备,然后 SEC 会向大众公开这些信息。从以前的 45 天到 2 天,倒签期权的空间大大缩小。前面看到收益率的这个差别未必是倒签导致,可能有很多其它原因。如果紧跟着政策改革,收益率之间差距马上变小,那监管者就可以推断:倒签就是导致收益率出现异常模式的主要原因。结果就是如此,红线是执行新法规的企业,虽然收益率还是显现轻微的先升后降态势,但整体很接近不相关,异常明显减小。作为对照组,绿线代表同期没有执行规定的其它企业,收益率在发权日有明显先降后升趋势。所以,企业内部倒签问题存在。2 个点的收益率差距,对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

    [​IMG]

    另一个漂亮例子来自 Knowles、Persico 和 Todd 在 2001 年的文章。在此之前,一旦案件涉及到警察对少数族裔执法,律师常主张警察总是更多地搜查黑人,这涉嫌种族歧视。两位作者考虑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警察是不是在全力执法?如果警察全力执法,那排除其它特征影响之后,不同种族,被搜查后定罪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因为,如果少数族裔携带毒品比例确实比较高,警察就应该更多搜查他们,直到再增加搜查强度在边际上没有好处为止,这就是正确地履行了职责。如果明明有个群体携带毒品比例更高,警察却不去更多地搜查他们,这就是失职了,纳税人的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果显示,在马里兰州,排除其它特征,各族群被搜查后定罪概率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歧视也不存在。

    这两个例子,一个涉及金融监管,一个涉及种族歧视,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都包含了个体的隐藏行为,一个是有没有倒签,一个是有没有歧视,作者都找到了恰当的指标来探测这些隐藏行为。有了客观可靠方法得到的结论,无论是法官、律师还是媒体、政府,在讨论相关政策建议的时候都能更加有的放矢。Zitzewitz 接下来介绍了法证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五种方法并给出了大量例子,这些内容会在接下来几期专栏中陆续介绍。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