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怎样解决「你干得这么糟凭什么要我给高工资;你工资开这么低凭什么要我好好干活」这个困境?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6-1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你想要多发工资少干活,而老板却不这么想,问题来了

    [​IMG] 知乎用户,妖怪的心灵导师

    我准备介绍的 Spence 教育模型 (1974) 可以作为解决这个困境的一个初步尝试。它的本质是一个信号传递博弈 (signaling game) 。员工和雇主相互指责,原因在于雇主并不了解员工的能力,因此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对,一切都是员工的能力问题,完全不需要沟通、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妥妥的雇主视角呀有没有!)假设这种能力是天赋的,教育和工作实践都不能提升能力,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开始就筛选出合适的员工。假设只有员工自己才了解自己的能力,雇主该做的就是要制定出聪明的工资计划,激励员工向他们发送信号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这些假设是否切合实际呢?HR 们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教育不能提升能力,公司为什么还对员工进行培训呢?如果只有员工自己了解自己,那么面试、考核似乎都没有意义了。此外,道德风险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过,这个模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想法简单,操作省事,尤其是对雇主而言,但这一点也决定了它对实际问题的帮助有限。

    接下来是模型的介绍。

    假设存在两类员工,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能力由老天所定,个人无力改变。员工选择学历水平作为自己能力的信号。当然,发送信号是有成本的,我们把学历水平看做员工的成本,工资看成收益。对雇主来说,最省事的解读是,高学历代表高能力,低学历代表低能力,高能力者付高工资,低能力者付低工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历水平才代表高学历呢?

    [​IMG]

    有两种考虑。一是这个学历水平尽量落在一个高一点的区间里,(当然,也不能太高,否则员工为了发送这个信号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那他可能就不愿意加入这个 game 了),满足这个条件,雇主就开出高工资,否则付低工资。(对工资有不满的,请拿学历议价!)这个均衡叫做分离均衡(seperated equilibrium)。

    第二种考虑是,鉴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加入到了这个博弈中,而且为了高工资,很多人都在追求高学历,根本不在乎自己到底是不是高能力者(可能高学历带来的荣誉感也在他们的效用函数中吧)。如果现实中低能力者比例比较高的话,事实上,雇主可以重新开出一个中等水平的统一工资(员工实际能力的加权平均),使得既不会减少企业利润,也不会减少员工净收入。这时候,不管高能力者还是低能力者,都会去追求一个中等的学历水平,而不会折腾自己。这个均衡则叫做混同均衡(pooling equilibrium)。

    可以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均衡都是贝叶斯精炼纳什均衡(PBE)。

    诚如前文所言,现实远比这个模型复杂。比方说,表面上看,两类均衡都是最优的。但实现混同均衡的公司,往往是难以留住天才的。想想看,大家干的活不一样,拿的是一样的工资,谁有积极性?而且,很多时候,人们也倾向于高估自己,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低能力者。假如能力可以后天培养的话,那么用什么样的机制,可以 induce 低能力者提升自己,从而为公司创造出更多利润呢?

    此外,到底是先有保障还是先有业绩?一旦给了保障,员工的积极性会不会下降呢?如果会,又怎样约束他们呢?


    继续用博弈论的观点来思考。

    除了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道德风险也值得考虑。比如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情境:老板有支付高工资和低工资两种策略,员工也有努力工作和消极怠工两种策略。给定员工努力工作下,老板的最优反应是支付高工资;给定老板支付高工资,员工的最优反应是消极怠工;给定员工消极怠工,老板的最优反应是支付低工资;给定老板支付低工资,员工的最优反应是努力工作……在这种情形下,是不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从理论上讲应采用混合策略。)

    类似地,沿着道德风险这条路径往下走,还可以讨论最优抽查次数或者最优罚款,以及老板的监督成本问题。希望有做劳动经济学或者产业组织理论领域的大神加入讨论呀。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