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天气预报 30℃,为什么我感觉有 40℃?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6-2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有 30℃,我已经热得快化了

    [​IMG] 黎明,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者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 情报局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疑惑: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温度 30℃,可走在大街上的我怎么感觉有 40℃?

    是感觉欺骗了我,还是……气象台报错了?

    [​IMG]

    其实,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以及“你感觉到的温度”,都是怎么来的?

    气象部门的“温度”

    先来说说天气预报的温度是怎么来的。

    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受人为干扰越少越好,受自然环境中除气温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越少越好。

    那么,要如何尽量减少干扰呢?

    为此,世界气象组织统一制定了标准,即气象部门的测温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距地面 1.5 米高,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

    下图中这个白色的箱子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百叶箱”。气象台使用的“温度”,指的就是它里面温度计测出来的空气温度。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IMG]

    首先是百叶箱放置的位置特殊。

    百叶箱一般位于气象站观测场内,而按照我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 30 米内禁止修建公路、种植高度 1 米以上植物,1000 米内不许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等,这些都较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观测场中气温等要素的测定。

    其次是百叶箱的外形与结构特殊。

    第一个特殊之处就是颜色。由图中也可以看出,百叶箱从头到脚一身白,白色不易吸热,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大多数会被反射,减少了阳光对箱内仪器的干扰。

    第二个特殊之处是百叶窗。之所以叫百叶箱,是因为它四周都有百叶窗,根据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箱壁有两排百叶条,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 45°,呈“人”字形。这样的结构,使得百叶箱内具有很好的通风性能,也可以使箱内仪器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

    第三个特殊之处是朝向。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因为我国处在北半球,朝北开可以防止观测、记录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温度表等仪器,对仪器观测结果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气象部门的温度是一种更纯粹的温度,是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的自然状态之下的空气温度。

    你感受到的“温度”

    接下来说说“你感受到的温度”,它的学名叫做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重在“感”,即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皮肤的温度。

    我们知道,外界的环境千差万别,人的感觉很难屏蔽外界的干扰。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日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下面就简单分析下风速、日照和湿度等因素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IMG]
    湿度、风速、日照等因素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如果在热天吹一吹风扇,会感觉很凉快。这就是风速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一定的风速会使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所以,正常情况下,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在烈日下暴晒,与在树荫凉棚下乘凉,两者的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体现了光照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太阳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会使人体温度升高,一般情况下,阴天与晴天,人的体感温度可以相差 4~6℃,甚至更大。

    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种粘糊糊的感觉,很不舒服。夏季经常会遇到的“桑拿天”就是“高温 + 高湿”的产物。由于我国南方湿度较大,所以同等气温条件下,身处南方常常会比身处北方感觉更热。

    下图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IMG]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研究表明:在气温 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 3 米 / 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 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中暑。

    气象部门和感觉都没有“骗”你

    最后,做一个总结

    天气预报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剔除各种人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扰情况下的自然状态的空气温度;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是在天气预报温度的基础上,再叠加湿度、风速、日照、衣着甚至心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体感温度。两者有显著的差别,尤其是测温的环境不同。

    所以,不存在气象部门把温度报低或报错了,你的感觉也没有欺骗你。

    最后的最后,友情提示一下,气象部门为小伙伴们提供了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和中暑指数等一系列从各个方面体现体感温度的服务,所以建议大家在关注日常天气预报时,不妨也参考一下相关的生活指数预报,以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

    [​IMG]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