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染了次头发,这颜色怎么和染发剂不一样啊 Drizzle 其实不仅染发剂本身和染出来的发色不一样,同样的染料分子氨基茚,紫外可见光条件下,在实验室里和在头发里,光谱都是不同的。人类自身合成的头发基本色素只有两种,经过生化合成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发色,而人工染发剂中所含的染色物质却更多。 以永久型的氧化染色为例,其染发剂中主要成分有三种,作为主要中间体的芳香胺,与其耦合显色的耦合剂和氧化剂。商业销售的染发剂通常是一组两瓶,其中一瓶是芳香胺和耦合剂等成分的混合物,通常含有 3-12 种不同物质,常用的芳香胺为对苯二胺;根据与芳香胺作用后在纤维中显色的不同,耦合剂大体分为三个类别:黄 - 绿色型,红色型以及蓝色型。另一瓶则为氧化剂,绝大部分都是双氧水和强碱的混合物。氧化剂的作用比较简单,一是用来氧化芳香胺,二是和氨共同作用于头发达到褪色的效果。 当二者被混合以后,作为中间体的芳香胺在碱性条件下与氧化剂作用,形成 Bandrowski’s Bases 该类物质和耦合剂会渗透入毛发皮层,在皮质和髓质中扩散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后生成能够显色并具有更大结构的分子。由于其分子结构足够大,便很难再从毛发的表面结构中脱出,从而形成永久型染发的效果。 在知道了染发的基本原理之后,就很好解释题主的问题了。商业染发剂中含有的并非某种单一的染料物质,而是一系列的混合物在化学作用下产生了显色物质。那么能够影响颜色的因素就很多了,比如浓度,在毛发内部的扩散程度,氧化还原电位,溶液 pH 值,几种显色物质之间的反应竞争,显色物质在毛发内部的分子排列,当然也要考虑头发本身的颜色以及为了便于运输储藏而添加稳定剂等等因素。所有这些,无论程度大小,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最终的染色效果。 因为整个染发过程中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用 pH 值为例说明,首先,碱性环境下可以更好地让毛发表面的纤维扩张,因此反应物质可以更多地扩散和反应。其次,毛发的等离子点和等电点分别是 5.8 和 3.6 左右,在碱性条件下毛发本身携带负电荷,可以更好地吸附阳离子染发剂。最后,pH 值对于一部分耦合剂的反应程度有很大影响,从而造成不同耦合剂的反应相互竞争,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一样的显色物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