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一个没什么人关注的货币指标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7-0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一个悄悄逆转,和钱有关,却没什么人关注的有趣指标

    [​IMG] Sgt Pepper,相聚离开 都有时候

    从 15 年下半年开始,一项货币指标悄无声息地逆转了,几乎没有人关注到,也几乎没有解读,直到 2016 年的年中,这项指标仍然在逆转的趋势上,我觉得这个指标还挺有趣的。这个指标是通货与储蓄之比。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的分类方法,M0 是现金,M1 是 M0+ 活期存款,M2 是 M1+ 定期存款,虽然不是完全准确,但我们可以大致将 M1 理解为居民和企业手中可随意支配的现金,也即通货;M2-M1 是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存款。两者的比例,即通货与储蓄之比,是一个反映居民和企业部门对货币偏好的指标,通货与储蓄之比上升时说明大家偏好通货减少了储蓄,反之则偏好储蓄减少了通货。

    这个偏好对经济周期有比较好的解释作用,存款作为银行的负债,需要银行在资产端匹配相应的资产,这个过程就是货币乘数放大货币的过程,通过逐级放大的货币投放,储蓄会拉动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而居民和企业作为对经济有一定判断的个体,大都在经济繁荣期增加储蓄率、减少通货率。所以经济繁荣 - 个体繁荣预期 - 通货与储蓄比例降低是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

    这项指标的绝对值相对意义不大,不同国家之间对通货的统计口径也不同,没有可比性。同一个国家尽管文化和习惯大致相同,但在不同阶段指标的高低也会受到银行业发展、科技进步、金融深化的影响,有不同的高低数值,但这些进步大致会让这个指标趋于下降。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个指标的变动趋势。

    [​IMG]

    我国 2001 至 2005 年通货与储蓄之比大致维持稳定,经济发展也比较稳定。在 2005 年以后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这其中有两个比较大的反复,2007 年下半年和 2009 年,分别是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时候(股市巅峰、次贷危机以及四万亿政策)。而在最近一年,自 2005 年下半年以来,通货与储蓄比的下降趋势开始逆转,也许就是公众预期的逆转。

    [​IMG]

    通货同比增长率和存款同比增长率能够更加显著的看到这个逆转趋势。

    当然,这项指标只是众多货币分析指标中的一个,比较敏感,会出现一些冲击后快速脉冲式反映,也影响了这个指标的说服力和对宏观经济的解释力。但不能不说,长期中进行趋势性分析的话,这个指标还是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冲击有很好的解释力,例如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一书中进行的工作。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