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趣日本,日本文化.动漫.艺术.旅行 阅读原文 个人的力量是一颗水珠。 人们以朋友,家庭,友邻为单位聚一汪水。 多股力量汇合后形成河水流淌。 街道是条条沟渠。 水流经过之处,滋润万物,文化生长。 ”日本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延续“,老实说题目很大。纯靠分析可能会单薄。我想以【神田祭】为例子,来聊聊到底日本的传统文化延续有什么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七方面:信念—参与—支撑—扩散—突破—传承。 ❀ 前言 神田祭由来历史上是不太清晰的,相传是江户德川家族用于庆典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宣扬江户总镇守的盛名,活动原本以花车游行为主,但是明治时代的街道过于狭窄,还有很多电线杆阻拦,所以花车游行逐渐被人力可抬的“神輿”取代。 算起来神田祭距今,也经过了风风雨雨超过四百年。它作为日本三大祭之一(另两位是祇園祭:京都市八坂神社,天神祭:大阪市大阪天満宮)依然大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东京当之无愧的盛大传统祭典。其实如果你看过日本类似这样的祭典,你也许会有疑惑,这些人闹哄哄的到底图个什么? 因为单纯就抬神舆这件事本身来讲,其实是非常单调的,沉重的神輿被人从白天到黑夜走街串巷,仿佛定格电影。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也许是什么原因,支撑这这些现代社会人,在四百年后仍然坚持着参加传统祭礼。我想也许能够一定程度上解答“日本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延续”这个问题了。让我们走进东京都神田明神一探究竟吧。 ❀ 信念 神明,在日本的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还记得京都伏見稲荷大社的千鸟居么,像永远没有尽头,这里总是游客拍照留念的经典背景。如果你阅读这些鸟居上面的文字,就会发现这一座座朱红,代表着日本社会之中的宗教信仰。 为什么要提到神明呢,因为这是日本文化发展的泉眼,由它所衍生出的各种形式的传统,形成了我们今天提到的“日本”。这里一年大大小小的祭不计其数,人们会在活动期间欣赏表演,吃吃玩玩,而祭这种活动是基于“神明”内核理念举行的。 日本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信仰的力量认为功不可没。根据文化事务厅每年进行的宗教统计调查,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日本主要两大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人数各超过 8000 万人,令人惊奇的是,拥有宗教信仰人数居然比日本全国 1.26 亿总人口还高 40%。 为什么日本人信教的人特别多?因为宗教在日本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政府从国宪法层面保障国民的宗教自由,所以不明文设立国教,这也就为佛教,神道教,西方教派在日本发展奠定了根基。而神道教作为本国宗教,所举办的祭典活动能够拥有大批拥护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 参与 心中光有信仰不够,还要有实质参与。神田祭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渡御,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扛轿子,这顶轿子被称作神輿,被视作安放神明的交通工具,主要为木质,由超过 3000 个零件组装而成。不仅价值昂贵而且抬起来非常沉重,需要大量的壮劳力才能够擎起。随着日本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加剧,街区内没有足够的人力,谁来抬神輿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每每祭典前,各个街区都会张贴“担ぎ方”这样的募集海报。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忙碌,连攒一个饭局都困难重重,更不要提要出钱出力了。如何在民间成功举办一个超过万人的活动?这就要说到日本的另一个特色——町会文化。町会这个词对于游客也许有点陌生,但是如果你定居在日本,就一定会接触它。无论土地大小,日本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町会的概念,一个街区可能存在多个町会。 町会是什么?和我们街道办事处有点相近,但又很不一样,它像是一个更倾向于邻里之间联结的非正式团体,交一定的费用后,町会每年会举办很多活动,支持传统你祭典也包含其中。 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在抬神輿的时候总是乱哄哄的,一堆人挤着看起来就像打架,难道不怕把贵重的神輿晃散架了么?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要拼命晃载有神明的轿子呢?因为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认为激烈的晃动可以让神明力量提升,从而帮助祛除周遭的污秽。所以要在行进的过程中要上下颠簸。 町会的会员有普通居民,也有服装店,食品店老板,甚至还有全身刺青的社会大哥。无论平日里是什么身份,在神田祭举办的日子里,大家都会乖乖听从指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支撑 要确保神田祭如此大型的活动举行,除了目光所及的“出力”是远远不行的,社会方方面面都需要确保供给。首先一定是会派有大量警察和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他们这一天既兴奋又辛苦,兴奋在如此热闹的活动自己能近距离参与其中,辛苦在于人员太过密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由于太激烈,不靠喊是无法正常交流的,所以体力消耗可想而知。 祭典是热闹嘈杂的,也是严谨神圣的。在巡回的过程中,会有居民自愿为队伍献上礼金(称为门付),希望也能得到神的庇佑。收下门付后大家为了表示感谢,就会跟随引领者,用拍手的方式回馈敬意,拍手也不是随便鼓掌,而是十分有讲究,比如常用的【一本締め】的拍手方式就是,3 次 -3 次 -3 次 -1 次。过程中,很多普通人的确是很虔诚的,这个做不了假。 现场还会有一辆小车装有几面鼓用来伴奏(称为囃子)。因为敲鼓对于体力的要求不高,所以一般多是女性和孩子。围观的群众会跟随者队伍自发的前进,松松散散的好不惬意。 另外还有人手持一个像白色扫帚一样的长杆,走在队列前端引导方向,这个叫御幣,也是各町会从神社那理,和神灵一起提前请来的圣物。浩浩荡荡的队伍,离不开各个环节大家的支持,面上看似混乱,但其实各司其职乱中有序。 除了贵重的神輿需要各种能工巧匠,手工制作才能完成外。日本祭典中人们的传统服装也是一条特色的风景线。从头上那条钵卷,再到祭半纏,足袋,无论哪个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缩影。究其原因,日本还坚持子承父业理念,加上整体社会氛围,间接地保护了很多日本老传统,使它们在岁月的涤荡中得以保全。 ❀ 扩散 客观的说,再怎么保护,面对现代化发展传统文化依然是弱势。所以它需要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来自不同町会的队伍汇聚,一股力量自此形成,它们穿行于街区之间,一会儿是低矮住宅,一会儿是高楼林立,这些个噪哄哄的江户之子,所到之处好像盘活了沉闷乏味的都市生活,又反差又奇妙。你知道吗,神田祭途径街区很有代表性的一处,就是世界级宅男天堂——秋叶原电器街。 只要是喜欢日本动漫的人,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秋叶原 AKIHABARA 的大名,这里前身是专门贩卖电子元件的街道,后来云集了各种手办,游戏,漫画,动画,偶像店铺。这条充斥着二次元文化的地区背后,也是由不同的町会组成的,他们会在神田祭的时候,抬着属于自己的神輿,把最热情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祭典这天,队伍会将秋叶原步行街被堵得水泄不通,耳边传来震耳欲聋的口号,半空中摇曳的提灯和人群一样颠来倒去,处处充满活力的能量。如此商业化的街区下,一座载有神明的轿辇被簇拥着前进,真就好像穿越了一样。看着此情此景,即便是不相干的路人,也会受到感染吧。人们争相掏出手机拍照留念,队伍散去后依然恋恋不舍,而尾随追上的大有人在。 传统的东西再好,捂着供着自己欣赏也没用,唯有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努力扩大它的影响,散射出它的光芒,才是良性发展。最近在看一些历史的文章,江户之所以繁华,得益于水路的修建,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如果说在神田祭中,个人的力量是一颗水珠。人们以朋友,家庭,友邻为单位聚一汪水。多股力量汇合后形成河水流淌。街道是条条沟渠。水流经过之处,滋润万物,文化生长。 ❀ 突破 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小事可能会影响到地球另一端的一群人,这就是我们说的社交媒体的力量。日本的祭原本是源于神道教的活动,按理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但为什么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呢?这就要提到日本传统文化的突破创新了,这里的很多传统文化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具有生命力,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存在。 拿神田祭中的神田明神为例,虽然神社古老,但是不仅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还更新的非常活跃。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会特别制作英语版本方便游客了解,要知道日本人的英语是挺为难他们的,所以相比之下就更显用心。神社会有计划性的推出民间活动,还会与年轻人喜欢的 IP 做联动合作,逐渐探索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年轻人群体呢?因为现在不是几百年前,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有太多会玩的方式了,传统文化就显得的确没那么吸引人。那要怎么办呢?神田祭基于自己所属辖区的特性,推出了大量 ACG 文化合作,不要以为这只是同人爱好者的脑洞,这可是实打实的官方宣传图。 为什么敢用虚拟偶像?因为日本虚拟偶像的号召力是可以和明星一决高下的,而她们粉丝的社交影响力更是不可小看。毕竟粉丝们的消费力摆在那里,不出周边简直愧对自己的日本人属性。所以呢,我们就能在神社,也求得正正经经放在白色信封中,巫女姐姐递给你的,动漫御守了。 其实不只是神社,祭典,还有我之前介绍过的歌舞伎,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都并不乐观,没有上级的超强力支持,只吃老本的话市场会越来越小。如何在古老和现代中找到平衡点,是很多传统文化中一定会面临的问题,活下去的问题。 ❀ 传承 我作为一个游客,站在浩浩荡荡前行的祭祀队伍中,在凑热闹之余也不禁会想。神田祭从幕府开始已经四百多年,而我们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到底这文化是怎么留下来的呢?直到我看到了混在人群中的小不点们。 在神田祭中,你能找到的孩子的年龄分布太广泛了,因为真的是全家出动。看热闹的人怀里抱着咿呀学语的小婴儿,能走能跑的小孩子穿上全套的祭典服装,跟着叔叔们一起赶热闹,大一点的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大人学的有模有样。还有专门给小朋友准备的迷你神輿,让他们也能过把瘾。千言万语都不如亲身经历,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仅仅针对学知识,文化传承也是一样的。 日本人会非常重视在孩子早期的启蒙培养,其实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今天世界上流行的日本特色文化,都离不开这些小家伙们,比如铁道文化,职人文化。也许一件事要想做成,不仅需要广度还需要重视深度——人的深度。一代人的离去不是终点,因为还有下一代继承。 ❀ 最后说说 终于文章快走到了结尾了。传统文化这个词是虚幻的,但是其中的实物却是拳拳到肉的存在。可以是一座天守阁,一件和服,一把三味线,甚至哪怕是颗小小的江户前寿司。他们和今天介绍的神田祭只是类别不同,但是所经历的都是类似的。 信念—参与—支撑—扩散—突破—传承。 无论哪一环缺失了,日本文化延续这条路都走不顺利。 现代都市人和人之间,很多都只有利益的交换,情感却是真空的。日本的传统文化看似是被保护着,但你可曾想过,它也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爱护着人们。人很难仅仅基于”信念感“而坚持一件事太久。日本传统祭典能够流传至今,也许因为人们是可以从中也获得能量。 对于个人贡献的反馈,人际关系的期望,集体主义的理想——汇成心理上的饱足感。 ”日本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延续?“ 我相信最真实的答案,不在印刷精美的文献里,也不在专家的高谈阔论里。最淳朴的答案。就藏在一代代日本普通人,流过汗流过泪的笑脸里。 如果能把沉重负担转化为力所能及的守护。 人扛起的就是,对自己的守诺。 对明天的希望。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