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博士,懂你皮肤问题的清华胖师兄 阅读原文 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白和瘦意味着从进化上最能诞生和抚育健康后代,有最大的概率延续自己的基因。这个结论是不是冰冷且残酷? 记得大一的时候,室友上了一门选修课《审美的历程》。第一堂课回来,他就大呼老师颠覆了自己的三观。因为老师说,“美是旺盛的生命力”。而根据达尔文的理论,男女对于异性的吸引作为选择压力,影响了人类的外观。所以美虽然是主观的判断,但是从客观上可以说,有生命力,利于延续生命的,就是美的。 先来说为什么皮肤白能够延续基因。 皮肤白皙,一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消费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两千多年前,《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美女就是皮肤白皙: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一千多年前,韦庄笔下的江南美人也是皮肤白皙: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不仅是女性,我们对于男性的审美也是以白为美,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不喜欢肌肉虬结的莽汉,而是喜欢皮肤白皙,文质彬彬的男子。就像《陌上桑》里秦罗敷对其夫婿的描写: 为人洁白兮,鬑鬑颇有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皮肤白皙意味着不必从事户外的体力劳动,从而具有更雄厚的财产和资本养育后代。从生理学上来说,肤白意味着年轻,从而具有更佳的生育能力。 武汉大学在 2019 年进行的研究中[1],针对 400 名测试对象,调查工作类型对肤色的影响。得出了从事室外工作的人群,相比从事室内工作的人群,肤色更深的结论。从这点上来说,肤色可以作为一个人职业的大致参考指标。到底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室外工作者,还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室内工作者。孟子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所以肤白的人,更有可能是“治人”的群体。他们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高的收入。从而具有更好的条件哺育后代,无论男女。 户外和室内职业属性和肤色的关系(数值约大,表示肤色越浅)[1] 同一个研究对年龄和肤色的关系也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到,无论男女,从统计趋势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肤色也越来越深。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肤色和年龄的想关性(数值越大,肤色越深)[1] 而另外一个针对德国,日本和中国消费者的大规模研究中[2],可以看到色斑水平随着年龄的变化增长情况,色斑多,意味着衰老。无论是额头,还是脸颊,随着年龄逐渐增加,无论是色斑数量,还是主观评价,都比年轻时候显著增加。 色斑和年龄的关系,(左)额头,(右)脸颊 所以以上的研究结果都显示,皮肤越白,意味着越年轻。而根据近百年来的统计数据,年轻意味着强大的生育能力[3]。 年龄和生育率的关系[3]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皮肤白皙意味着更强的生育能力,有更好的条件哺育后代。所以肤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肤白是美的。 再来说说为什么瘦也意味着基因能够更好的延续下去 对瘦的爱好也早已有之。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不仅对女性,对男性也是如此。著名的“楚王好细腰”,则是楚灵王喜欢手下腰细的士大夫们。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正常的瘦一方面显示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瘦的人拥有越好的腰臀比,凸显出较大的臀部。较大的臀部显示较宽的盆骨,意味着难产的概率越低。所以人类喜欢细腰大屁股,这是几百万年进化中形成的偏好。 当然我们喜欢的瘦并不是像难民那种骨瘦如柴的瘦,而是健康的瘦。这一点从文献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正常的 BMI 值是 18.5-23.9。相关的研究显示[4],BMI 在这个区间的人群,会有最高的吸引力。而当 BMI 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带来吸引力的下降。有意思的是 BMI 值和健康程度以及生育率也是有关系的。BMI 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健康评分更高,生育率也更高。所以我们的审美喜欢瘦,是因为瘦的人(非骨瘦如柴)意味着健康和更强的生育能力。从而有利于繁衍后代,让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异性吸引力(A),健康程度(B)以及生育率(C)和 BMI 的关系[4] 而对于腰臀比的一众研究也显示了这一点[5]。例如在一个引用量超过一千六百次的文章结果显示,人们认为低腰臀比的人更有吸引力。无论体重高低,男性都偏好低腰臀比的女性。因为较低的腰臀比凸显出较宽的盆骨,避免难产的风险。 女性吸引力和腰臀比的关系[5]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人,早已摆脱了动物性。殊不知在审美上,人类一直受到古老基因的支配。所谓的美,其实不过是在进化上意味着旺盛的生命力。人类对美男美女的喜好,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外貌更符合让基因延续下去的要求。 参考文献 Wang L, Wan X, Xiao G. Classific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facial skin color in Chinese population[J].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9, 25(5): 693-700. Vierkötter A, Hüls A, Yamamoto A, et al. Extrinsic skin ageing in German, Chinese and Japanese women manifests differently in all three groups depending on ethnic background, age and anatomical site[J].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6, 83(3): 219-225. ESHRE Capri Workshop Group. Fertility and ageing[J].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05, 11(3): 261-276. Mo J J Y, Cheung K W K, Gledhill L J, et al. Perceptions of female body size and shape in China,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Kingdom[J]. Cross-Cultural Research, 2014, 48(1): 78-103. Singh D.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femal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role of waist-to-hip ratio[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65(2): 293.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