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电力圈的伪文艺青年 阅读原文 题主对问题的描述略显偏颇,电力体制改革可不仅仅是针对电网,2015 年 3 月的中发 9 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 号)文》为新一轮电改定调,同年 11 月的六个配套文件,是指明改革着手点的关键,包括: 《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 《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 所以,电力体制改革是针对包括发电、输配电、售电、用电的整体电力系统,电网只是其中一环。同时由于电能是生活生产的重要二次能源,且对物理设备依赖性强,所以电网的物理垄断性不会被完全打破,针对电网改革的是其管辖范围(剥离电网的交易机构,使是电网更回归输配电本职),以及其运营和盈利方式(通过输配电价改革核定其收费)。 正视了电改之后,回到问题主体,为什么进行电改?把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细化成下面这三个问题,答案就明晰了: 市场化机制的本质意义?——宏观价值 电力系统为什么要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改革目标 是什么促使政府走出了这一步?——根本动因 一、市场化改革的宏观意义 与市场体制相应对的就是计划体制,市场更强调利益和价值驱动,通过高效的市场行为提高整体的市场价值,降本与增效并重。从定义上看, 市场机制主要是由市场的供求变化,通过竞争的方式引起价格、利率、汇率等上下自由波动,来引导资源向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动,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改革的意义,笼统地讲,就是资源优化配置。通俗地讲,市场就是把买方和卖方汇聚在一起,互相交易并决定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解决生产什么、由谁生产、如何生产的问题,并通过这种博弈与决策行为,提高经济效率,并且最大化可实现的社会福利。 在买方与卖方交易的过程中,稀缺的资源占有更大的价值空间,稀缺的极致就是垄断。垄断方在市场行为中具备了一家独大的定价权,另一方则只能为被动接受者。如果卖方垄断,则因无竞争者,可肆意抬价;反之,垄断的买方则可以无底线的压价。 回到电改,2002 年的前一轮电改实现了“厂网分离”,发电厂形成了多卖方的结构,而电网对于发电厂而言是单一买方,可以尽量压价,对于用户又是单一卖方,可以抬价,所以赚得盆满钵满。而此次输配电网改革对电网营利模式的改革,抑或是售电侧改革对售电市场的培训,都在为形成多买方的格局。此次电改的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就是控制电网的收益,形成多买多卖的发用竞争格局,为市场化博弈和竞争做好市场结构建设,为长远的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基本条件。 二、电力体制改革的实际目标 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针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一定也有需要切实解决的实际目标。这部分在中发九号文中给出了答案,挑重点记录如下: 一是交易机制缺失,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二是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各类规划协调机制不完善。 四是发展机制不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困难。 五是立法修法工作相对滞后,制约电力市场化和健康发展。 以上很宏观?不知道在说啥?我们对照着逐条重新翻译一下。 以前定计划,资源利用好不好政府说了算,以后市场化竞争,谁强谁上,该淘汰的就淘汰。 政府定价有延迟,不能及时反应供需变化及实际成本,由市场定价则是竞争博弈的直接成果,更为合理和及时。 电力规划和协调应以市场资源的稀缺价值为引导,市场将成为引导合理规划和高效投资的新指向标。 新能源不能盲目开发扩建,需要以适应市场为目标,合理规则、布局、开发,促进良性发展。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使市场执行有法可行,有据可依。 总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提高发输配电资本的利用效率,正确地引导电力规划。 三、政府推行改革的出发点 从电改目标更向本源去追溯问题,以上问题不进行改革,依靠计划体制就实现不了吗? 实际上,国际上许多国家都进行过电力改革,不少国家也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力市场机制。纵观各国推行改革的时机,都有一个共同点——供大于求,产能过剩! 为什么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推行改革呢?养的“孩子”太多,是时候让他们自立更生了。 供大于求,也就是说发电方产能太多,有电卖不出。计划制的含义是,统一制定计划,发电厂按照计划执行即可。作为制定者,不仅仅要单纯的满足电力的供需平衡,还要对各发电厂要“管饱”,即在兼顾发电厂间利益均衡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发电厂的总体收益。近些年,用电需求的增长远不如发电增长地快,随着产能过剩的加剧,通过计划来满足发电厂的利益诉求越发困难。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计划机制,将发电厂放入到市场的大池子中,交由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和博弈来自行争取利益空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行谁上。 将发电厂推向市场,看似残忍,但其实恰恰就是这种竞争,才能促使发电厂从被动接受计划转变为主动提高竞争实力,真正带动产业的整体升级和进步。 与此同时,改革有风险,执行需谨慎,在电力过剩条件下进行改革,多买的格局可以达成降电价的效果,容易获得各界的支持,改革更容易成功。 相关问题推荐: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为何进展缓慢?寻求电力市场方向入门建议?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