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些人的名字很奇怪,像是外文音译?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12-2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封浆大栗,百家争鸣,先有己见。 阅读原文


    不用疑惑,就是音译(包含意译)。

    不止“夫差”,包括他的父亲“阖闾”,祖父“诸樊”,都是如此。

    这一家子本姓是“姬”,传自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一脉。

    吴王夫差是姑苏人(今江苏苏州),所用吴语是吴方言,苏州话为其典型代表。

    (古吴语的形成深受当时苏州地区的本土百越族语言影响——古越语)

    以“阖闾”和“夫差”为例:

    [​IMG]

    l 阖闾的本名应该叫“姬光”,“阖闾”应为古越语的音写,翻译成汉语就是“小光”。

    l 夫差的本名资料太少无法确认,不过有学者考证:在古越语中,“夫差”是“男子汉”的意思。

    总的说来,二人的名字有其古语意译,而今的叫法则是音译。

    直白点说,古时候的发音和现在不同,那时候也都是方言,到现在基本都是直接音译。


    [​IMG]

    再举两个例子:越王勾践和荆轲

    [​IMG]

    l 勾践的本名应该叫“姒鸠浅”,“勾践”也是从“鸠浅”音译而来。

    l 荆轲姓“姜”、氏为“庆”、名“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称荆轲同样是有音译(古时“荆”、“庆”音近)。

    [​IMG]

    在先秦时代,人的姓、氏、名、字等等都要区分开来,在不同场合使用。

    《通志·氏族略》中说:“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除了音译,那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含义。

    再举几个例子:孔子不姓孔,屈原不姓屈,扁鹊更不姓扁。

    [​IMG]

    l 孔子姓“子”、氏为“孔”、名“丘”,字“仲尼”,所以又叫“孔丘”“孔仲尼”。在古代“子”是一种对成年的男性的尊称,“姓名 + 子”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某某老师”。(像孟子、墨子、孙子都是这个意思)

    l 屈原姓“芈”、氏为“屈”、名“正则”、字“原”,所以又叫“屈正则”“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l 扁鹊姓“姬”、氏为“秦”、名“越人”,所以又叫“秦越人”。扁鹊得名于其当时居所蓬鹊山,也是当时一种尊称。

    l 商鞅姓“姬”、氏为“公孙”、名“鞅”,所以又叫“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后代,秦孝公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说到这,提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吕不韦姓姜,他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IMG]

    ————更新————

    好多朋友问“姓”与“氏”的关系区别,做个解释。

    “姓”的出现早于“氏”,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是随母姓。

    在母系社会,一个母亲所生的孩子都是同姓。“姓”=“女”“生”,意思就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家族血缘关系。(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

    随着子孙开枝散叶,家族会分成若干支系,这时候为了区别,在保留“姓”的家族关系基础上,就出现了“氏”。简单理解,“氏”就是从“姓”里分出来的不同支系。

    比如“姬”姓,这是祖宗传下来的,然后支脉开始有了“姬姓吴氏”“姬姓周氏”“姬姓秦氏”等等。(据资料,姬姓分化出了多达 411 个姓氏)

    这里再提一句,支脉所用的“氏”是怎么来的?

    有根据封地命名的,有根据身份命名的,有根据上一辈的字命名的,多种命名方式...

    [​IMG]

    感谢大家的喜欢,也收到很多朋友的鼓励,拜谢!

    文中如有不当之处,也希望不吝赐教,积极指正。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