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电影,历史,吐槽,是我的三味解药 阅读原文 看大家都是在讨论演员的演技这一方面。 实际上,影视作品的表达,远不限于“演员的表达”,它是由演员和导演、摄影、剪辑、可能还有音乐……共同去完成,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 这里我想举的例子是《教父 3》结尾处,Michel 痛失爱女后的一场戏,这可能也是整个《教父 3》中最着名的一个场景。 一行人从歌剧院中走出来,敌派的杀手突然出现,开了两枪,Michel 没有被打中要害,然而 Mary 却当场倒在血泊里,Michel 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电影呈现出来是这样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1136017674850304 它没有一直盯着阿尔·帕西诺的大特写,试图抓住他表情和声音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像很多类型片一样拉出个台阶的全景就完事了。 首先一个意外是阿尔·帕西诺被“消音”了:阿尔·帕西诺捂着脸,抬起头,张大嘴巴干嚎的那一下,我们都以为将要听到那种撕心裂肺的声音,然而没有,而且这一刻所有的人声都消失了,只剩下原本衬在人声后面的《乡村骑士间奏曲》;音乐也不是凭空而来,正是来自上一场戏他们在歌剧院欣赏的剧目,出现在此时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感染力。 不光是消音,而且画面也切出来,穿插着给到了周遭其他人的反应,仿佛是 Michel 的这声嚎叫逐一穿透了他们 —— 他们被 Michel 此刻巨大的悲痛所震撼,注意力(视线)从死去的 Mary 身上,转移到了 Michel 的身上,表情也因此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然后,阿尔·帕西诺喘了一口气,导演终于让他发出了那声“迟到”的惨叫,然而此时,由声音所传递给我们的悲痛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如刚才那 20 秒的“消音”所带来那那种近似窒息的感觉,是一种情绪上的“降落”。 这场戏中阿尔·帕西诺当然演得相当好,然而电影的表达,是在他表演的基础上,富有创造力地运用了分镜和对声音的处理,来营造独特的视听体验,可谓是高超的表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