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宇宙天体有哪些超乎想象的演化方式?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3-06-1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10
    赞:
    46
    [​IMG]
    [​IMG] 北塔,研究天体口腔学的宇航技工机器人

    这周去听了清华的李辉老师(巨佬)的报告,感觉他们做的模拟很有意思,所以吸引我来答这个问题。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十分复杂,超出我们普通人的想象,所以本文将很水的讲一讲,并不深入,大家了解到数值模拟很好玩就行hh。

    (本文全为静止图片,如果想看动图,移步R2在另一个问题下的视频回答

    宇宙中有哪些很美丽,很震撼,很神奇的现象?

    一些背景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去模拟宇宙,了解其中的结构形成历史。宇宙的组分主要是物质( [​IMG] ),辐射( [​IMG] )和暗能量( [​IMG] ),我们只要模拟物质就行,因为后两者不形成结构。早期宇宙充满了辐射,而暗能量是在后期才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星系如何形成。

    在冷暗物质模型,也就是 [​IMG] 理论中,物质一种是重子(baryon)物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这些元素构成的;另一种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看不到摸不着,但是能探查到其引力作用,所以称为暗物质(dark matter)。模拟中我们会考虑物质之间的引力而不是复杂的广义相对论,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广义相对论弱场(毕竟宇宙很空旷的)下的近似就足够用了。

    我们说到的模拟往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模拟的盒子分为网格,根据流体力学方程在格子里计算密度,速度,能量等,这样的是流体(hydrodynamical)模拟;另一类是把质量分成N个粒子,它们遵循膨胀空间的万有引力定律,称为N体(N-body)模拟。

    常见的如下图所示[1],左列的是只考虑暗物质的N体模拟,右边的是还加入了重子物质的流体模拟。第一行是zoom-in的,即放大后更好解析小尺度的信息(比如单个星系的形成),第二行则是关注大尺度,宇宙中存在很多纤维结构,片状的条带以及空泡,里面也包含了很多星系样本,适合做统计研究。

    [​IMG]
    是大佬的综述[1]
    星系形成的物理过程


    这里掺和的天体物理过程太多了,

    [​IMG]
    是大佬的综述[1]

    你需要考虑星际介质,气体的冷却,气体被点亮形成恒星,超新星炸了然后气体反馈回来,星系中心再来个超大质量黑洞,万一中心还是活动星系核,喔对,磁场的作用也挺重要的,再把复杂的辐射转移加进来,嗖嗖嗖飞过来一些宇宙射线,这模拟俺不搞了!

    [​IMG]
    拍桌!图片来自网络

    搞模拟的人擅长调参数使得模型结果符合观测。这些复杂的物理过程落到参数上有时解释起来会比较tricky(可能很多种模型都差不多的符合观测),老老实实解方程的过程则是听起来物理一些,虽然听着也很难(解方程要想些方法降低计算量,核用多了还是挺烧钱的~)。

    所以说听了李辉巨佬的报告,他们的小尺度模拟里考虑了辐射转移,超新星还有反馈这些复杂的过程,还有酷炫的动图(但是R2没有图,此时应该call大佬们来科普)。

    例如下图本来应该是动图,但是我只找到了文章里的插图。左上角这是一大团气体,颜色代表气体的多少(其实是面密度),然后随着左上角的时间推移(Myr代表百万年),密度高的亮点点形成了恒星,砰的一下恒星形成,当中心星团的动量反馈可以抵抗气体的引力坍缩时,气体就被吹开了。这展示了巨分子云的破坏与星团形成的物理图像[2]。

    [​IMG]
    好好看呀,参考文献[2]

    还有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下面这张图,第一个是不加超新星和反馈的星系气体分布,气体在引力作用下坍缩成纤维状结构;如果你加了超新星进去,超新星爆发,星风一下子吹出去老远,就像突然炸开的烟花,形成很多窟窿(深蓝色);再加上反馈,考虑复杂的辐射转移过程,其实很多物质吹出去又落回去了,使得星系的窟窿变得平滑[3]。

    [​IMG]
    参考文献[3]

    这样你大概能理解了做模拟的人像做菜一样,添加各种食材/配料,做出的菜越像我们的银河系,就能接近解释我们的银河系是如何形成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过程过于复杂,这些因素要一步一步加进来,饭要一口一口吃~

    (星系形成的动图见另一个顶部提到的回答)

    星系之间的并合


    宇宙虽然空旷,但是在引力束缚下高密度区的暗晕会逐步聚集,其势阱中的重子物质也是一起滑落,最后融合成一个更大的结构(好吧,其实想说自下而上的等级成团)。下图就是并合树,小蓝圈代表小暗物质晕,它们一层一层并合为大蓝圈,看起来就像一棵倒过来的树。

    [​IMG]
    Merger Tree. from Baugh 2006

    对于星系个体而言,在观测中,我们可以看到像下图第一行中这种相互作用的星系,星系原本规则的形状被扰乱,看起来甩出了很多潮汐尾。下图后两行是在Illustris的模拟中生成的类似样本[4],说明模拟符合观测。

    [​IMG]
    观测到的相互作用星系(上排)和Illustris红移0.1相互作用星系的图像。观测的图是是恒星光,但模拟星系以恒星质量的投影。图片来源[4]

    我们的银河系和邻居仙女座大星系(M31)作为本星系群中个头最大的两个,正在引力的牵扯下逐步靠近(以太阳为参考,M31正以中心速度大约300km/s的速度狂奔而来,所以她的光谱是蓝移的),所以根据估计几十亿年后将形成新的仙女-银河星系了。

    [​IMG]
    银河系和M31碰撞时地球生物所见景象的示意图,来源见水印

    不过这跟我们有啥关系呢?

    [​IMG]
    图片来自网络

    (星系合并的动图见另一个顶部提到的回答)

    大尺度宇宙网


    现在我们离开本星系群,站在一个比星系团甚至超星系团更大的尺度上用上帝视角观察宇宙,我们会发现宇宙在大尺度上时纤维网状结构,大家称为cosmic web,宇宙网。例如下图是TNG100盒子里的结构[5],左边那些橙色区域差不多就是一个超星系团了[6]。可以发现除了纤维filament,还有片状的sheet,空洞void,结点Knot这些。

    [​IMG]
    TNG100中的暗物质的密度图(橙色/白色)叠加了蓝色的激波面。图片来源[5]

    观测也验证了这种纤维结构的存在,下图是2dF巡天[7],对大约22万个星系测量了红移(redshift),两边的数字加h是小时,代表观测区域的赤经。

    [​IMG]
    Two-Degree Field Galaxy Redshift Survey (2dFGRS)的切片,图片来源[7]

    至于什么结构线性还是非线性增长,怎么描述,这里当然不讲呀。

    (同样的,模拟的动图见另一个回答)



    好像说的东西有点杂,总之在谈到这种星系与宇宙这种宏大的事情时,R2想到了这句: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说的真好呀


    这里有大佬的科普文,一并安利

    计算机中的宇宙 | 赛先生天文hlpyatne:星系演化的宇宙学模拟

    一个口腔医学爱好者

    分类整理:天文Linux编程杂谈科幻科研就医流水账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