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目前现实中,农民们都有哪些方面的金融需求?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1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5,198
    赞:
    46
    [​IMG] 周晓农,知乎种田人

    农民有多方面的金融需求,流转一片土地、建一片山林或果林、办一个农产品加工厂、购置所需的农机具、建一栋农房,收购运销大宗农产品,乃至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在生产经营,乃至生活消费上,都有数不胜数的金融需求。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这个方面,而在严重的满足不了需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金融网点,持续性萎缩,只是在近些年来才有所恢复和增加,中国农业银行负责人就曾经指出:“全国只有 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中仍然有 40%以上不能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

    2013 年,全国人大农委还有调研指出,全国县域(即通常指的农村地区)存贷比一般在 50%左右,低的地方,只有 20%。这就是说,在一个县如果有 10 亿存款,在本地贷出去的只有 5 亿左右或 2 亿。已经贷出去的,除了和三农没有直接关系的外,还有建在县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涉农的运销经营大户等,真正贷给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少之又少。

    按商业银行法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不得突破 75%。这个控制指标,远远高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达到数。按央行公布的 2014 年年末存贷款余额我算了一下,存贷比为 73.9%。这是一个总量比,如果剔除农村的低存贷比,城市的存贷比会更高。这些年来,农民工外出,钱被源源不断寄回乡里,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而这些存款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抽瘦补肥”调往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农村资金的“抽水机”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三:

    一、农户居住点多面宽,金融服务对接难。在城市,一个信贷员对一家企业,发生一个亿的贷款,可能一天就搞定了,在乡间甚至山区乡间,你跑一天甚至翻山越岭,面对分散的农户,把各种情况摸清楚,也贷不出多少钱。服务成本大。

    二、许多农产品生长周期长,风险大。林木要若干年才成材,时鲜蔬菜,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水果也是,比如火红一时的椪柑,现在吃得人很少了,有一年我在宜昌一带旅行,路边成堆地堆着脐橙,任其腐烂,白送人也没人要,如果有贷款,怎么还?稍好点的是粮食,国家有收购政策年年上调收购价,但在种植过程中,还有自然灾害。

    三、最难办的是缺少抵押物,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土地,宅基地不能抵押,林地、耕地等属于集体财产,也不能抵押。除了这些,普通农民,还有什么值钱之物。

    这个事,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指责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单位,降低经营成本,让货币向最效益的方向流动,是其天性。但却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金融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育状况是一个相因相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育程度越高,所具备的各种要素,如产权界定、信用关系、担保条件、商品流动、交易平台秩序等越好,则越有利金融的生存壮大。其中最核心的是产权关系中各类资产的变现能力。

    最近,有关方面再次强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前两者不能流动,后者可以流动。同时又进一步对“农村产权交易品种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所谓承包权,表明的是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在土地不能流转时,承包权经营权是合一的,分开后,农民不会失去承包权,而可以让经营权流转,这样就可以让土地资源与资金、种地能力等获得一个更好的结合,产生更好的使用效益。按法律规定,土地承包期三十年,而经营权流转则适用合同法,最长期限不得超过 20 年。有所限制又有所放开,尤因经营权以及多项权益要素的放活,可以用于抵押或质押,就为农村各项资产流动打开了一扇大门。

    目前来看,农村有小额担保财政贴息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以及农发行用于粮棉油收购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贷款等,真正与普通农户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前两项,虽可以不要抵押,但在贫困程度的确认,信用条件的确认上,也比较麻烦,受益面不宽。有了土地资产可以流动抵押,金融的活动面,就可以拓宽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 24 条,用了相当多的文字,谈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农村普惠金融,这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提出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这应当也是首次。同时,再次明确了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鉴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必须经人大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先行试点。但这一步必须要走,肯定会走,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目前,学界已经提出了“两块天花板”现象,分别是指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了进口价,继续提价遭遇了“天花板”,以及生产补贴因世贸规则所限而遇到的“天花板”。据了解,我国目前很多农业生产补贴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属于“黄箱”范围,有上限约束:按照入世时承诺,“黄箱”的综合支持量不可超过农业总产值的 8.5%,对特定农产品支持量不超过该农产品产值的 8.5%。而现在国家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补贴支持已接近承诺上限。

    这些年来,我国对粮食有保证收购年年上调收购价格的政策,从而使其成为了最具有稳定收入预期的大宗农产品,这也是粮食产量得以多年增产,农村种粮大户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今年一号文件,既提出了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又提出了要合理确定收储规模。这意味着收购政策,今后可能会变,这又会带来一系列预期的改变。如何稳定粮食生产,也将需要新的举措。

    最近,因生产方式落后,原奶质次价高,与进口奶比,竞争力低,不少地方发生了奶农倒奶灌田事件,在此之前,中国大豆生产及加工,在进口大豆和外资的冲击下,几近全军覆没,油菜籽生产,也受到了进口油菜籽的严重威胁,进口的低价粮也在威迫我国的粮食生产。保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口粮的绝对安全,这是必须守住的,否则,谁来保障中国这个第一人口大国的供给,就会成为大问题,还会受制于人。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叫“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农业现代化只有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中国农民也只有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情况下,才能逐步职业化,从而实现大幅度的增收。而这些,没有金融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也会增大对金融支持的吸引力。我想,金融机构开拓各种产品,满足三农对金融的多种需求,还是可以期待的。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